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植物中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机制
    杜秀敏 殷文璇 赵彦修 张慧
    2001, 17(2).
    [摘要](14995) [HTML](0) [PDF 0.00 Byte](16038) [Cited by](146)
    摘要:
    环境胁迫使植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导致蛋白质、膜脂、DNA及其它细胞组分的严重损伤。植物体内有效清除活性氧的保护机制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酶促脱毒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非酶类抗氧化剂包括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甘露醇和类黄酮。利用基因工程策略增加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从而获得耐逆转基因植物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2  毕赤酵母的密码子用法分析
    赵翔 霍克克 李育阳
    2000, 16(3).
    [摘要](8780) [HTML](0) [PDF 0.00 Byte](7848) [Cited by](135)
    摘要:
    通过分析Pichia pastoris的28个蛋白编码基因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情况并计算该酵母的密码子用法,首次确定出P.pastoris的19个高表达优越密码子。这些结果经与已知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Kluyveromyces lactis的密码子用法基本相似,但在氨基酸谷氨酸的密码子选择上截然相反,提示这可能属于P.pastoris所偏爱的密码子用法。
    3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邓利 谭天伟 王芳
    2003, 19(1).
    [摘要](7820) [HTML](0) [PDF 0.00 Byte](7202) [Cited by](78)
    摘要:
    生物柴油是用动植物油脂或长链脂肪酸与甲醇等低碳醇合成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替代能源。这里探讨了生物法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采用脂肪酶酯化和酯交换两条工艺路线进行催化合成。深入研究制备过程中,不同脂肪酶、酶的用量和纯度、有机溶剂、低碳醇的抑制作用、吸水剂的作用、反应时间和进程、底物的特异性和底物摩尔比等参数对酯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佳酯化反应参数和分批加入甲醇并用硅胶作脱水剂的工艺过程,酯化率可以达到92%,经分离纯化后的产品GC分析的纯度可达98%以上,固定化酶的使用半衰期可达到360h。同时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甲醇的用量和甲醇的加入方式对脂肪酶催化过程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优化后的酯交换率可达到83%。
    4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
    田颖川 李太元 莽克强 韩一凡 李玲王学聘 卢孟柱 戴连韵 韩一依 严静君 Dean-x W.Gaberiel
    1993, 9(4).
    [摘要](1015) [HTML](0) [PDF 0.00 Byte](1649) [Cited by](77)
    摘要:
    用带有35 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 4404转化欧洲黑杨的叶片外植体,共获得54株转化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株对杨尺蠖(Apcchimia cinerarius)进行毒力测定,昆虫校正死亡率在80一96%的再生植株占总测定植株的15%。部分再生植株对舞毒娥进行测定,表明在5~9天内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存活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根据苗木在苗圃中高生长和昆虫校正死亡率采用重心聚类法进行分析,初步选出高生长良好和杀虫率居中的3株再生植株。以选出的植株为主进行了PCR及PCR产物的South—ern blot和再生植株DNA Southern blot测定,结果证明Bt基因已插入到这些植株的DNA上,并表达出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的杀虫活性。
    5  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梁峥 马德钦 汤岚 洪益国 骆爱玲 戴秀玉
    1997, 13(3).
    [摘要](5066) [HTML](0) [PDF 0.00 Byte](2746) [Cited by](74)
    摘要:
    质粒pLS9含有1.5kb的编码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经限制酶切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的35S启动子和PolyA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90多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证明60%以上再生植株含有BADH基因。转基因植株经Western blot,BADH酶活性测定,BADH酶活性特异性染色法检查和耐盐性分析,证明菠菜BADH基因在烟草正常表达。在叶绿体和胞液中均有BADH酶存在。转基因植株能耐较高浓度盐。
    6  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姚斌 范云六
    2000, 16(1).
    [摘要](7228) [HTML](0) [PDF 0.00 Byte](7399) [Cited by](67)
    摘要: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它对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减轻因动物高磷粪便所导致的环境水域的磷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7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评估研究现状
    谢光辉 王晓玉 任兰天
    2010, 26(7):855-863.
    [摘要](4085) [HTML](0) [PDF 536.86 K](7015) [Cited by](62)
    摘要:
    分析了中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对实现秸秆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秸秆的概念,即收获作物主产品之后所有大田剩余的副产物及主产品初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根据不同产出环节将秸秆分为田间秸秆和加工副产物。其次,阐述了秸秆评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各种作物秸秆计算方法。第三,总结了近10年发表文献和作者近期研究对1991年以来中国秸秆资源量评估结果,对1991?1999年中国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评估的值多数为6.0~6.8亿t,对加工副产物资源量未见报道;对2000?2007年田间秸秆产量的评估的值多数为5.9~7.3亿t,作物加工副产物量为0.9~1.1亿t。第四,分析了对中国秸秆资源量评估值差异的原因等问题,包括以往研究作物秸秆的概念不明确,草谷比取值差异大而不符合当前作物生产现状,以及对于农作物产量的统计指标和产量构成认识不清楚等。第五,报道了作者以最近5年测定的各省作物收获指数,采用完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6?2007年中国作物秸秆量及其在8个地区的分布,结果表明秸秆资源总量为7.4亿t,包括6.5亿t田间秸秆和0.9亿t作物加工副产物。
    8  Ri质粒转化的青蒿发根培养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蔡国琴 李国珍 叶和春 李国凤
    1995, 11(4).
    [摘要](4715) [HTML](0) [PDF 0.00 Byte](4331) [Cited by](51)
    摘要: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并建立了发根体外培养系统。Southern杂交、NPT Ⅱ酶的检测证明Ri质粒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的核基因组上。在发根培养系统中,检测了青蒿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一青蒿素的含量,检测了不同理化因子对发根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日光灯,12h光周期,20001x)有利于次生产物青蒿素的积累。培养基的pH值为5.4。蔗糖浓度为3%不仅促进发根的生长,而且促进青蒿素的积累。低浓度萘乙酸(NAA)对发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青蒿素的合成。赤霉素GA,对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产物的合成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4.8mg/L。
    9  蛋白质组学进展
    甄朱;
    2001, 17(5).
    [摘要](8012) [HTML](0) [PDF 0.00 Byte](4247) [Cited by](45)
    摘要:
    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动态、整体性研究生物体的蛋白质组学 ,将在后基因组时代大大增进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手段 ,及最新进展
    10  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选育
    姚建铭 王纪 王相勤 袁成凌 王文生 余增亮
    2000, 16(4).
    [摘要](6520) [HTML](0) [PDF 0.00 Byte](4441) [Cited by](44)
    摘要: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Mortierella 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9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30.80g(约4%的含水量),干菌体油脂含量为25.8%,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45.37%。30L和250L发酵罐发酵试验,该高产菌的花生.四烯酸得率为4.0g/L。
    11  山菠菜胆碱单氧化物酶基因(CMO)的克隆与分析
    沈义国 杜保兴 张劲松 陈受宜
    2001, 17(1).
    [摘要](5839) [HTML](0) [PDF 0.00 Byte](4151) [Cited by](43)
    摘要:
    甜菜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渗透保护剂。高等植物中,甜菜碱的生物合成经由胆碱→甜菜碱醛→甜菜碱两步反应完成,其中第一步反应,也是甜菜碱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由胆碱单氧化物酶(CMO)催化。本研究以耐盐植物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为材料构建了盐胁迫下的cDNA文库,用菠菜CMO cDNA为探针从中筛选获得一个长1.77kb的cDNA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克隆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一个由438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与菠菜和甜菜CMO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和72%。同菠菜和甜菜中的CMO序列相比,山菠菜CMO基因(AhCMO)也具有保守的RieskeType[2Fe2S]簇结合区和保守的多铁原子核结合域。对盐处理条件下山菠菜CMO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表明CMO基因在盐胁迫情况下表达量增加约3倍。将CMO与35S启动子连接后转化烟草(Nictiana tabacumvar.Xanthi),获得了具有一定耐盐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1.2%NaCl的盐浓度下生长良好。
    12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李仕贵 王玉平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2000, 16(3).
    [摘要](5029) [HTML](0) [PDF 0.00 Byte](4174) [Cited by](43)
    摘要: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26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RM26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在2个F2群体中,RM262和抗病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为5.74%和8.17%,应用该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其准确率可达98%以上。此外,还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讨论。
    13  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
    陶俊 张上隆 徐昌杰 安新民 张良诚
    2002, 18(3).
    [摘要](5474) [HTML](0) [PDF 0.00 Byte](6952) [Cited by](43)
    摘要:
    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尤其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它们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外界摄入;但类胡萝卜素在许多植物中含量较低,并且很难用化学方法合成。随着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运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和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运用这些基因通过异源微生物生产类胡萝卜素和提高作物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4  大孔树脂固定化脂肪酶及在微水相中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高阳 谭天伟 聂开立 王芳
    2006, 22(1).
    [摘要](6545) [HTML](0) [PDF 0.00 Byte](3455) [Cited by](40)
    摘要:
    以不同大孔树脂吸附法固定化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在微水有机相中的应用表明非极性树脂NKA是最佳的固定化载体。分别以正庚烷及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固定化介质,发现在正庚烷介质中树脂 NKA的固定化效率能够达到98.98%,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介质相比,固定化酶的水解活力和表观酶活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07和3.43倍。考察了在微水相中固定化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给酶量为1.92∶1(初始酶粉与树脂的质量比),pH值为7.4,体系水含量为15%(水与油的质量比),反应温度为40℃条件下,固定化酶具有最佳的催化能力;以正庚烷为介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采用三次流加甲醇的方式,单批转化率最高达到97.3%,连续反应19批以后转化率仍保持为70.2%。
    15  包涵体蛋白体外复性的研究进展
    方敏; 黄华樑;
    2001, 17(6).
    [摘要](8146) [HTML](0) [PDF 0.00 Byte](4228) [Cited by](39)
    摘要: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 ,通常会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聚集体即包涵体。包涵体富含表达的重组蛋白 ,经分离、变性溶解后须再经过一个合适的复性过程实现变性蛋白的重折叠 ,才能够得到生物活性蛋白。近年来 ,发展了许多特异的策略和方法来从包涵体中复性重组蛋白。最近的进展包括固定化复性以及用一些低分子量的添加剂等来减少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聚集 ,提高活性蛋白的产率。
    16  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
    王莉; 于荣敏; 张辉; 程克棣;
    2002, 18(1).
    [摘要](4785) [HTML](0) [PDF 0.00 Byte](2908) [Cited by](37)
    摘要:
    利用发根农杆菌LBA940 2诱导药用植物何首乌产生毛状根。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证实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的T-DNA片段已整合进入植物核基因组中。经过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毛状根生长动力学的考察 ,确立了何首乌毛状根在MS培养基中的最佳继代时间为 30d左右。HPLC实验测定结果显示 ,毛状根培养物中大黄酸的含量是原植物的 2 85倍
    17  陆地棉产量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殷剑美 武耀廷 张军 张天真 郭旺珍 朱协飞
    2002, 18(2).
    [摘要](4707) [HTML](0) [PDF 0.00 Byte](3444) [Cited by](34)
    摘要:
    用我国的高产栽培品种泗棉3号和美国栽培品种TM-1为材料,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应用301对SSR引物和1040个RAPD引物,对产量性状QTLs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共筛选出了37对SSR多态性引物和10个RAPD多态性引物的49个位点,鉴定出了控制产量性状变异的主效QTLs。定位于第9染色体的连锁群,分别具有控制铃重、衣分和籽指的主效QTLs,铃重的2个QTLs分别解释F2∶3群体表型变异的18.2%和21.0%;在F2群体检测到的1个衣分QTL解释表型变异的25%,另一个衣分QTL在F2群体和F2∶3群体都检测到,解释F2群体衣分的24.9%的表型变异,解释F2∶3群体衣分的5.9%的表型变异;在F2∶3群体铃重的一个QTL的同一位置同时检测到一个籽指QTL,它解释15.6%的表型变异,是一因多效或是紧密连锁的两个QTLs,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标记的产量性状主效QTLs可用于棉花产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18  获得高抗虫转双基因烟草
    赵荣敏 范云六 石西平 王京红 纵微星
    1995, 11(1).
    [摘要](4755) [HTML](0) [PDF 0.00 Byte](2056) [Cited by](34)
    摘要:
    利用DNA合成仪人工合成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l)的cDNA编码全序列。合成的基因经过克隆和序列分析后.克隆到植物高效表达载体上,并转化农杆菌,通过共转化的方法,将cpTI基因和经人工改造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δ-内毒素基因共转化烟草,得到经PCR扩增并Southern-blotting验证的分别含有CpTI和B.T基因的植株以及同时含有CpTI和B.T基因的植株。利用棉铃虫幼虫进行的杀虫测试表明.转基因烟草和对照烟草相比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同时转双基因的烟草和转单一基因的烟草相比具有增强的杀虫活性。
    19  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与地膜残留污染防控
    严昌荣 何文清 薛颖昊 刘恩科 刘勤
    2016, 32(6):748-760. DOI: 10.13345/j.cjb.160008
    [摘要](1873) [HTML](254) [PDF 479.92 K](4143) [Cited by](33)
    摘要: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过去30多年,地膜用量和农作物覆膜面积一直稳定增长,2014年地膜用量达到了144万t,覆膜面积超过1 800万hm2,该技术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农田的地膜残留量超过250 kg/hm2,在我国西北的局部区域,地膜残留已经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农事作业等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生物降解地膜成为替代普通PE地膜、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和手段,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正处于产品研发和评价试验的关键阶段,部分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在马铃薯、花生、烟草生产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还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需要进一步提高地膜产品质量,提高地膜产品破裂和降解可控性,改善地膜的增温保墒能力,实现满足农作物对地膜覆盖功能的要求;此外,需要降低生物降解地膜综合成本,促进生物降解地膜规模化应用。总体上,随着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20  水稻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类型的遗传分析
    朱正歌 肖晗 傅亚萍 胡国成 于永红 斯华敏 张景六 孙宗修
    2001, 17(3).
    [摘要](2708) [HTML](0) [PDF 0.00 Byte](4822) [Cited by](32)
    摘要: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把玉米转座子Ac片段(合成转座酶)和Ds因子(转座序列)分别导入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了400多个转化株系。有63个株系的转基因T0代植株或T1代植株出现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抗病、白苗、黄苗、白条斑叶、有色秆、矮秆、匍匐茎、雄性不育、抽穗早、抽穗迟、多倍体等突变类型。对突变性状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有些突变类型可能与转座子插入有关。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