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巴龙霉素单位产量的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将巴龙霉素产生菌与新霉素产生菌的高产变株进行了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频率为10-4左右。在4l0株稳定的原养型重组体中,产生巴龙霉素者占58%。在200株产生巴龙霉素的种间重组体中,单位产量在1500μg/ml以上的约10%,获得了比巴龙霉素产生菌原始菌株(单位产量300μg/ml)单位产量高5—6倍的重组体菌株。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证明,高单位重组体所产抗生素确为巴龙霉素。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某一抗生素产生菌的单位产量,使之与另一生物合成途径相似的抗生素产生菌的高产变株进行种间杂交,是一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邢孔昭 王巽一 李焕娄. 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巴龙霉素单位产量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 1988, 4(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181
  • 下载次数: 2068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6035555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