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par位点的重组质粒Psjm3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利用自然质粒pSC101par位点的分离稳定性功能,构建了含par位点的质粒pSJM4和pSJM3,通过在同样宿主E.coli HB101中的稳定性比较研究表明,不含par位点的重组质粒pSJ3很不稳定,E.coli G3(pSJ3)在培养到第10代时已开始出现pSJ3的丢失,到培养至50代时则已全部丢失;而含par位点的重组质粒pSJM3则表现得十分稳定,E.coli G3-1(pSJM3)经70代培养,仍无明显的质粒丢失现象,其稳定率保持97%以上。通过对不含par和含par的非重组质粒pUC18和pSJM4的稳定性比较也获得同样的结果。通过对E.coliG3(pSJ3)和E.coli G3-1(pSJM3)的产酶活性比较研究表明,G3-1菌株明显高于G3菌株,说明我们构建的重组质粒pSJM3上的par位点功能不仅没有因外源基因的表达而受影响,而且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毛牧灵 T. Lassana B. 沈萍 彭珍荣. 含par位点的重组质粒Psjm3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 1998, 14(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314
  • 下载次数: 2203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5990598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