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刚 吴秋英 潭石慈 马玉蓉 周源太 吴健 范久戈 陶万珍
1986, 2(4).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以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为利料,选择五龄幼虫期的黑缟品种的真皮组织及沔阳红品种的丝腺,分离出模板活性染色质,获得了预期的目的基因一Ps及Pk。把它们用显微注射及激光微束技术分别转移到华合(白蚕)、龙角蚕、巴陵黄(黄茧)的受精卵中,观察到黑缟基因(ps)、红茧基因(Pk)在白蚕(华合)、黄茧蚕(巴陵黄)中的当代表达及在子代中的传递情况。
张博润 姜书勤 徐婉学 金喆 刘淑敏 鲁玉瓦 汪和睦 武延宽 阎惠芳 杜鹏
1986, 2(4).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电场诱导相同交配型啤酒酵母单倍体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电场诱导的融合率比聚乙二醇(PEG)诱导的融合率高2—4倍。并对融合体进行了分析,融合体的细胞体积约为亲株细胞体积之和,DNA含量也比亲株高,有的为亲株的两倍,有的为亲株的三倍左右,融合体的生物量也比亲株高,如FD-5的生物量约为亲株的三倍,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1986, 2(4).
摘要:利用多步正筛选系统,对60C0Y射线诱变的单倍性体细胞愈伤组织无性系经过连续八轮的分离与选择,获得了抗脯氨酸类似物Hyp(L-羟基脯氨酸)的烟草愈伤组织变异系Cr-2,Hr-4和Xr-1,并由之再生出了相应的抗性植株。离开选择压力的Hyp抗性变异体愈伤组织系、再生植株及其次生愈伤组织均具抗Hyp的抑制作用。变异系对苏氨酸的抑制作用不表现交叉抗性。在Hyp抑制培养基上,变异体小植株的发根能力高于其野生型。离开选择剂转代培养了七代的变异系对Hyp的抑制作用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抗性。
1986, 2(4).
摘要:恶臭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utida)产生的二氢嘧啶酶催化5-苯海因水解产生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反应的转化率随使用的酶量增加和底物浓度的降低而提高。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但在35℃时反应转化率最高,低或高于此温度转化率均降低。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甘油磷酸钾不能使酶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并使酶活力下降,但加在反应混合物中可提高转化率。使用高浓度缓冲液可提高转化率,若加碱控制反应混合物pH,转化率可进一步提高。氯化铵-氢氧化铵缓冲系统优于磷酸缓冲系统。采用氯化铵-氢氧化铵缓冲系统,用氨水控制pH可使底物转化率达95%以上。
1986, 2(4).
摘要:本文研究了测定谷氨酸的微生物传感器。用琼脂固定化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s 1.505)和二氧化碳电极制成膜状传感器,用聚丙烯酰胺固定化的大肠杆菌和二氧化碳电极制成柱状传感器。结果表明,膜状传感器在25℃测定谷氨酸的范围为60-1200mg/I,响应时间为1020min,柱状传感器在30℃测定谷氨酸的范围为60-800mg/1,响应时间为5—7 min。两种传感器测定误差为2—3%以下,20天内使用60多次,不见其活力下降。
1986, 2(4).
摘要:本文基于Monod方程和Pirt的线性化关系式,导出了用于描述微生物分批培养特征的数学模型及其简化式的解析解。用改正单纯形法,由类似于克氏肺炎杆菌分批培养的数据,一举估算出该解析解中的动力学和能学参数。扼要分析了该解析解对其参数各自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该解析解与ms=0的简化模型的解析解之间在描述分批培养时所存在的偏差。
1986, 2(4).
摘要: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是众多调节控制工艺参数(如pH,溶解氧浓度,温度,搅拌功耗,通气流量,排气中氧浓度,排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浓度和配比等)中甚为重要的一个。由于发酵液成分复杂,有的还含有非细胞性固体使得测定菌体浓度一直难以解决。本文依据质量衡算和化学热力学原理,提出菌体生长动力学表达式用于估算菌体浓度。实验测定值和估算值之间能较好地吻合。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