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8(1).
摘要: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⑴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l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戍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获得了另一阳性克隆pcNlOF5,southern分子杂交确定pcNlOF5BamHI—Bamm 8.Okb为同源片段。以pwHM3及pJJ680为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wF5及p6F5,分子大小分别为15.2kb及13.3kb。通过DNA转化,并经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获得含重组质粒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克隆菌株。其主要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丙酰螺旋霉素Ⅲ和Ⅱ。研究还表明,麦迪霉素基因文库中只有pcNl0F5DNA与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化酶基因同源,提示pcN6c5克隆携带的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pcNlOF5的4〃丙酰化酶基因及碳霉素4〃异戊酰化酶基因有一定的区别。
1992, 8(1).
摘要:本文报道了从假单胞菌130菌株(Pseudomonas sp.130)染色体上克隆得到的6.8kb的GL-7-ACA酰化酶基因片段的限制酶谱,基因定位以及在不同的大肠杆菌基因启动子控制下酰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上,不存在EcoR Ⅰ、HindⅢ、claⅠI切点,分别具有一个HpaⅠ、两个xhoⅠ、三个BamHⅠI以及四个Pst I切点,同时初步确定了这些酶切位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经过一系列次级克隆研究,GL一7一AcA酰化酶基因已被定位在3.Okb的B 2-B3-Hpa Ⅰ片段上。实验比较了以pACYCl84、pDR540、pUCl9等为载体的次级克隆株(分别为pMR9、pMRl0和pMR11)在大肠杆菌中酰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数据表明tac启动子的启动活力比tet启动子强,即pMRl0的产酶量比pMR9高一倍,而当tac启动子前再串接一个lac启动子时(pMRll),产酶水平并不进一步提高。本文还对假单胞菌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进行了讨论。
1992, 8(1).
摘要:选择肿瘤坏死因子分子中间部分保守区第56位酪氨酸,用寡核苷酸诱导的体外基因定点突变法,将其改变为谷氨酰胺。将突变的肿瘤坏死因子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所得表达产物的分子大小及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但其细胞毒活性及比活性均下降数百倍,表弱该区是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毒活性的必需区。
1992, 8(1).
摘要:单链克隆DNA的反向测序是一个简单和快速的方法,这个方法可利用原来的DNA再进行反向顺序测定,从而达到校正和积累DNA数据的作用。由于反向测序的本质是双链测序,所得到的DNA顺序的图谱背景较深,伴有杂带,或在x光显影上是不清晰的。本文报道利用我们实验室所开发的热稳定性的Bst聚台酶系统,进行反向测序克服了这些缺点,获得的图谱可以和单链DNA模板测序的图谱相媲美。我们以nod D 487-mp 8 ss-DNA为模板进行反向测序,证明Bst聚合酶在65℃反应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992, 8(1).
摘要:用携带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36O-B-gal与野生型的苜蓿丫纹夜蛾(AcNPV)DNA同时转染草地夜蛾细胞,经x—gal筛选和空斑纯化得到重组型杆状病毒AcNPV-β-gal。该重组病毒能有效地感染棉铃虫血细胞系,并高效表达出受AcNPV多角体蛋白启动子控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β-半裂糖苷酶。80%以上的酶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培养液中酶活可达每毫升50000单位以上,约相当于170μg酶蛋白。用要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达产物和β-半乳糖苷酶在凝胶上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分析,重组病毒在棉铃虫血细胞中表达的AcNPV多角体蛋白--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是以5种活性的多聚体或复合物形式存在的。
1992, 8(1).
摘要:以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formis)α-淀粉酶信号肽编码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Pst I、NheⅠ、SmaⅠ、BamHⅠ、SalⅠ多酶切点的芽孢杆菌分泌型载体pAMY403,其分泌效率与质粒pAMY 413相同,而表达水平提高了50%,并能使外源β-内酰胺酶基因正常表达和分泌。粒pAMY403多酶切点可以满足外源基因插入产生非融合蛋白质,也可满足以三种不同读码框架插入外源基因产生融合蛋白质,因而能适应构建不同分泌型工程菌株的要求。
1992, 8(1).
摘要:利用同阅读框插入突变方法,在编码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基因(nprE)的前肽部分插入了一段约300bp的人体cDNA顺序。此顺序对nprE基因的体内转译及基因产物的加工,折叠无明显影响,但使蛋白质分泌速率下降了10倍以上。本文还报道应用此慢分泌突变基因通过诱变得到了影响枯草杆菌蛋白酶产量的温度敏巷突变体,以及对此突变体初步鉴定的结果。
1992, 8(1).
摘要:本研究用具有苯丙氨酸生产抗反馈抑制基因pheAFR、aroFFR及温度敏感型阻遏基因CI857的质粒pSYl30—14和具有分配机能的低拷贝质粒pSYl6,重组构建了具有苯丙氨酸生产基因系统的质粒:psY200一14,然后使其转化到大肠杆菌AT2471中,育成了基因重组菌株AT247l/psY200—14。试验表明,该菌株质粒稳定性比原菌株AT2471/psYl30—14有较大的提高,当存在选择压时,在30~42℃范围内维持100%的高稳定性。应用此重组菌株,在2.5L通气搅拌罐进行发酵试验,在搅拌转速850rpm,通气速率1.Ovvm,38.5℃和pH7.O的条件下,发酵48h苯丙氨酸生成量达14.2g/L,比原株增产l1.8%。
1992, 8(1).
摘要:以在MSB培养基(MS无机盐,B 5有机成份附加2mg/L 2.4-D)中继代一年的87-l籼型花粉愈伤组织和由籼型水稻株系81-3在改良的RY一2培养基中继代半年的悬浮培养物游离原生质体,分别在RY 2和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或琼脂糖包埋培养,并在琼脂糖包埋培养时饲喂以粳型广亲和材料02428的悬浮培养细胞或除去}王胞的调渗悬浮液。原生质体植板率达8.7%-12.5%。将3—4周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台o.5mg/L 2.4-D的N6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待愈伤组织长到直径达2—3mm大小时,分别或串换使用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分化培养基,最终由籼型株系81-3的原生质体再生了植株,而87-1籼型花粉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只再生了愈伤组织。
1992, 8(1).
摘要: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电融合装置(SSH-2),进行了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探讨了不同的电刺激条件、融合缓冲液种类以及蛋白酶的前处理与细胞融台的关系。其结果是,高频电压30一35V,印加时间25—30s;脉冲电压300—350V,印加时间60μs,及添加3m mol/L Ca2+、Mg2+的融合缓冲液可使融台率达到21—31%。蛋白酶的前处理对细胞融合有明显的效果。融合细胞培养7天后产生细胞壁,4l天长成多细胞团。
1992, 8(1).
摘要:用1640SFM无血清培养基在VF-2中空纤维细胞培养系统内培养7E8杂交瘤细胞,最大活细胞密度为2.34×106/ml,该活细胞密度分别是转瓶培养和静态瓶培养结果的3.7倍和2.2倍。培养42天共收获7E8细胞培养液10000ml,其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ELIsA效价为1:20000左右,该效价是转瓶培养和静态瓶培养结果的25倍。ID。0mI培养液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提纯,获纯化单抗IgG 51.82mg。该系统平均每天生产单抗12.3mg。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空纤维培养系统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方法可望用于体外大规模生产单抗。
马士洪 都绛瑛 曲天明 时国栋 虞星炬 吴汝平 冯一民 杨胜利
1992, 8(1).
摘要:将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A56(pPA22)通过交联截留固定化在由中空纤维膜或平板膜构成的膜反应器内,提高了单位体积反应器的酶活,实现了高浓度青霉素的裂解。采用反冲模式操作的中空纤维膜反应器裂解7.8%医用青霉素钠盐50批,产品6-APA的平均重量收率达到90.1%,纯度达98.6%,50批反应操作后,膜反应器内剩余酶活力仍在80%以上。
1992, 8(1).
摘要:以携带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 s 208 Arg-)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314)为亲本,采用GH-40l型电诱导基因转移/细胞融合仪,用3个强度为18kV/cm,时程为10μs,间隔为1 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3.6×10-3。在选择和非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20余次后,对得到的稳定的融合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它们是两亲株融合后形成的融台体。其中有两株融合子能利用木糖和纤维二糖生产乙醇,F-106利用D-木糖(2%)和纤维二糖(2%)生产乙醇的产量分别为3.1g/l和1.05g/l,F-308分别为0.2g/I和2.8g/l。
1992, 8(1).
摘要:在H+-IS FET(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的二个栅极表面分别复盖一层成二醛交联的牛血清清蛋白-脲酶膜及牛血清清蛋白膜即制成差分式尿素-酶FET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小于1min。尿素浓度为1.O-8.0mg/dL时,响应值与尿素浓度对数值里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响应灵敏度为50mV/dec.(mg/dL)。尿素浓度为0.1—1.Omg/dL时,响应值与尿素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O.998,响应灵敏度为12—15mV/mg/dL。该传感器对l00mg/dL尿素溶液的20次响应的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分别为1.39mv和1.44%。用该尿素一酶FET测定血清样品中的-BUN(血中尿素氮)值时,与酶法相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9912。该传感器在1个半月内累计使用250次后,响应灵敏度下降约10%。
1992, 8(1).
摘要: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