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9(1).
摘要:利用NTG诱变从硫霉素产生菌中获得了生物合成阻断变株Y3。通过对Y3变株原生质体形成、再生条件及DNA转化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变株为受体的克隆系统,以pIJ680为载体,从硫霉素产生菌S.Cattleya中鸟枪克隆,获得了能使Y3变株恢复产生硫霉素的酶基因。根据对Y3积累的中间产物的分析,认为该酶基因可能与硫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肽的环化作用有关。重组质粒分子大小为9.8kb左右,插入片段大小为4.5kb,分子杂交试验证明插入片段来源于硫霉素产生菌S.Cattleya。
1993, 9(1).
摘要:在2.6L自控小罐上用突变株971.1进行了L-精氨酸分批发酵,对涉及细胞群体代谢速率和代谢效率的发酵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有:(1)分析了该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类型,并提出了定量分类的“生长比速率双相比较法”;(2)在实验基础上组建了L-精氨酸发酵的数学模型,(3)通过对不同溶氧系数kLa条件下的菌体生长耗底物分数αx,、产物生成耗底物分数αp的分析比较,讨论了氧的供给对底物转化成L-精氨酸效率的影响。
1993, 9(1).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具有笼式通气搅拌装置的CellCul-20A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氧传递规律,考察了温度、转速、通气速率、丝网及消泡腔对氧传递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气速率对kLa有显著影响,消泡腔对kLa有不利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表面通气、深层通气的氧传递关联式。
1993, 9(1).
摘要:应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从HL-60细胞中克隆人髓过氧化物酶(MPO)轻链和部分重链基因cDNA片段,经核酸序列分析确证克隆片段全长769bpc将克隆的MP0 cDNA片段作为探钎,对一组白血病细胞系和急性白血病病例样本细胞的mRNA进行N0rthern印迹和点印迹分析,结果显示,MPO基因表达产物与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源性相关,因而它可作为白血病分型中确定细胞源性的重要标志。
1993, 9(1).
摘要:针对脂肪酶作用于相界面和微乳液油水界面膜的特点,首次将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cyclindracea Lipase)加入水包油(o/w)型微乳液及油包水
1993, 9(1).
摘要:本文在维生素C二步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引进增广Kalman滤波器理论,将数学模型、发酵系统和实际操作等因素引起的偏差归为白噪声序列,用于发酵状态及模型参数的滤波处理。结果表明:滤波估计比模型计算的拟合精度大为提高。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分析,加深了对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认识,为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的状态估计、状态预测及在线辨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3, 9(1).
摘要:本文从痢疾志贺氏Ⅰ型菌W30864的染色体克隆了编码志贺氏毒素(Stx)的基因,表达Stx的基因位于约4.5kb的EcoRl片段内。一系列的生物学试验表明:我们构建的杂种质粒(pMGC001)能产生Stx,产量为亲代株的16倍,克隆株不仅有细胞毒和肠毒作用,而且还有神经毒性。我们又从质粒pMGC001将志贺氏毒素的B亚单位(Stx—B)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JLA503,获得了Stx—B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Stx—B已被纯化,其特异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也被制备。Westem blot表明它们能与Stx—B进行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1993, 9(1).
摘要:本文对编码cFA/1亚单位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根据DNA序列推导,CFA/1的蛋白质序列由170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3个氨基酸为前导序列即信号肽。发现有3个位置上的氨基酸与由蛋白质测序的结果不同。第37位氨基酸是丙氯酸而不是缬氨酸,第76位的天冬酰胺由天冬氨酸所取代,第97位的氨基酸不是丙氨酸而是丝氨酸。cFA/1亚单位具有非常强的疏水性,47%的氨基酸为疏水氨基酸。cFA/l结构基因有典型的SD序列。CFA/1启动子有-10序列TACAAT,但没有发现 -35序列。CFA/1结构基因的G/c比例占4 0%左右。电镜观察结果证实,受体菌E.Coli C600本身没有菌毛,然而一旦转化进CFA/1重组质 粒,在其菌体表面则生长有浓密的菌毛。
1993, 9(1).
摘要:利用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形成单链又可以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穿梭的质粒BFDl9作为寡聚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获得了预定的TRP1基因突变体,再利用这个带TRP1突变的质粒BFD25和BFDl9,建立了一个在酵母系统中进行定点突变时可以富集突变体的筛选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我们在酵母系统中完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单元的寡聚核苷酸介导的缺失突变,此突变载体系统在酵母与大肠杆菌中都适用,而且可以直接在酵母细胞中进行突变表型的研究。
1993, 9(1).
摘要:本文报道用单链与PCR技术相结台的合成方法合成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包括氨基酸编码顺序、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上、下游两端的EcoR Ⅰ和Pst Ⅰ限性酶识别顺序等全长共248个碱基对。合成基因的编码是参考其它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同源编码和植物基因的偏爱密码子来进行设计的。合成的基因双链经限制酶EcoR Ⅰ和Pst Ⅰ在两端切出粘性末端后克隆到pUCl9中,克隆基因结构的正确性经过限制酶图谱和DNA序列分析得到完全的证明。
1993, 9(1).
摘要:本文采用两阶离散MIMO(Multi lnput Multi Output)动态模型描述生化反应过程的动态行为,并以青霉素重复流加发酵为例,借助于计算机在线检测系统,在40,OOOL大罐上进行参数辨识与多变量自校正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克服噪声和过程不确定性影响,使发酵沿最优轨迹进行,实现跟踪优化控制。
1993, 9(1).
摘要:碳二亚胺、环氧等方法研究了胰蛋白酶的共价固定化,测定了这些方法的固定化酶蛋白回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和固定化酶的相对比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前三种方法效果较好,蛋白回收分别为59%、93%和28%,活力回收为53%、38%和20%,考察了这三种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表观米氏常数和工作稳定性。此外,本文对上述三种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引起酶对大分子底物(偶氮酪蛋白)和小分子底物(BAPNA)的活力的影响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袁景淇 蒋慰孙 Bellgardt,K.H. Deckwer,W.D.
1993, 9(1).
摘要:本文对作者早期提出的面包酵母细胞循环模型CCM进行了改进和动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CM的动态特性基本与真实过程相符。基于该模型设计的酵母流加发酵最优进料控制策路的实施结果证实,CCM能够用于酵母生产的质量控制。
1993, 9(1).
摘要:
1993, 9(1).
摘要:
1993, 9(1).
摘要: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