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10(1).
摘要:利用电脉冲穿孔法将带有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导人几株野生型芽孢杆菌中。它们是野生型的蜡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观察在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平板上长出的抗性菌落数t计算出转化效率为101一101转化子/μgDNA。从转化子中分离到的质粒DNA大小及其用HindⅢ酶切的片段与原始质粒DNA相同,毒性测试表明重组转化子对烟青虫六天的致死率达90—100%。
1994, 10(1).
摘要:RNA 5’端非翻译区的不同结构可影响基因表达,为了改善编码人毒素源性大肠杆菌热敏感肠毒素B亚单位的LT—B基因的表达水平,我们把该基因置于pBV220载体的PRPL串联启动子下游,构建了带有不同核苷酸组成的5’端非翻译区的重组体。这些重组体分别在大肠杆菌Hblol和DH5a中表达。结果表明,起始密码前有两个连续串联SD序列的LT—B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只有单个SD序列下的表达水平,而翻译偶联可使表达改善;用不同的SD序列LT—B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有所不同,用基因本身sD序列可能要比用pBV220 PL启动于下游的SD序列好;在只含单个LT-B基因SD序列的重组体中,5’端非翻译区序列的长短对LT—B基因表达没有什么影响;重组体在HB101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DH5α中的表达水平。
1994, 10(1).
摘要: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h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l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一分子量为37kDa的融合蛋白(P37),后者占菌体总蛋白的22%以上,并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经对纯化后表达蛋白的ELlSA检测,证明它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和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识别。研究结果揭示,重组蛋白P37对于研制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免疫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994, 10(1).
摘要:这篇文章报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的克隆和在温控启动子PRPL调控下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核酸酶A的含量可占E.Coli细胞总蛋白含量的60%。经有效的增溶和复性处理后,重组酶具有与天然酶相同的活力;N-末端氨基酸分析的结果指出,fMet在转译后被加工去除;对重组SNaseA在构象上的同一性也通过Phenyl—Su—perose疏水柱层析进行了分析。
1994, 10(1).
摘要:本研究使用电击法成功地将带有标记基因NPTⅡ的质粒pCaMVNEO转入欧白英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了再生转化植株。通过用pDW2质粒进行的CAT基因短暂表达研究,确定了欧白英原生质体转化的电击条件为:电容30nF、电场强度l 500V/cm、时间衰变常数59.4微秒;质粒DNA浓度为20μg/2×106原生质体。在以上条件下,欧白英原生质体的相对转化率为12.4%,绝对转化率为2.4×10-4在大多数抗性愈伤组织和从抗性愈伤组织再生的植株中检测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分子杂交结果也证明了在转化植株中存在NPTⅡ基因序列,而未转化的对照植株则没有。
1994, 10(1).
摘要:从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分离纯化原生质体。种子萌发时进行光照处理对原生质体产率影响不大,但可提高其活力。对液体浅层、固体平板和“琼脂岛”3种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琼脂岛”法效果最好,不但细胞分裂速度快,而且克隆形成频率高。再生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后迅速分化出芽。诱导生根后进行移栽,生长状况良好。
1994, 10(1).
摘要: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了人溶菌酶的全基因,全长为409bp,它包括了编码人溶菌酶的结梅基因,起始密码于ATG,终止密码子TAA、TGA,以及两端的BamHI和SphI的识别顺序。整个基因分成24个寡聚核苷酸片段进行合成,每个片段长度分别为26至38个核苷酸.然后用两种方法酶促连接成完整的人溶菌酶基因。基因克隆到M13载体上。用点杂交和限制酶酶切分析确定阳性克隆株。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证实所合成的人溶菌酶基因序列与设计的完全一致。
1994, 10(1).
摘要:构建了可接合转移的穿梭质粒pXZ911、pBZ51和pBZ52。这些质粒中含有具转移功能的Mob片段和在棒状杆菌中复制的复制区。以大肠杆菌S17—1为供体菌,通过接合转移作用,可将这些质粒转移到谷氨酸棒杆菌ATCCl3032、谷氨酸棒杆菌ATCC21543、北京棒杆菌B3、北京棒杆菌1.299、裂氏棒杆菌B43、黄色短杆菌ATCC 14067等棒状杆菌苗株,接合转移频率分别为:9X10-5,1X10-4,8.5x10,2.3X10-4×10-5,2.9X10-5。本文还探索了大肠杆菌和几种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问基因转移的方法、转移频率、影响转移频率的因素、宿主范围等问题。
1994, 10(1).
摘要:根据纤维素酶系中组分间协同作用现象及多元回归分析原理,提出同一融合组合Aspergillus niger ×Trichoderma reesei子代群体中,由于遗传物质重组传递的独立随机性,n个菌株各组分酶活性观测值相当于这一特定融合试验的n组观察值,可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判断融合重组发生。40个融合子子代菌株分析结果表明,此法可准确有效的指导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
1994, 10(1).
摘要:基因工程人γ干扰素经溴化氰裂解后进行HPLC分析,发现C端肽缺失。毛细管电泳?及氨基酸序列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指出,其C端不仅缺失,而且不均一,分别以Lys—125,Lys-128和Lys-13O为末端。用wIsH/VSV系统测定其抗病毒效价,比活性为3x107Iu/mg,说明其C端缺失13-18个氨基酸残基时并不影响活性。本文还讨论了C端断裂的可能原因。
1994, 10(1).
摘要:采用Rotofor等电聚焦和分子筛技术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链激酶(r—SK),其纯度为97%。比活性1×106IU/mg,回收率41%。分析所纯化的r—SK N端氨基酸顺序证实其1—15个氨基酸顺序与SK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所示3联密码子一致。以纯化r—SK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构建了分泌抗r—SK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4D11),该McAb属IgG1亚型.特异地作用于r-SK和C组口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SK。用底物显色法测定该McAb可抑制SK对纤溶酶原的激活。Western blot法证实该McAb能识别分子量为16 250Da的r—SK的CNBr裂解片段。推测SK蛋白中第71残基至第237残基间的氨基酸顺序参与SK与纤溶酶原的结合。
1994, 10(1).
摘要:采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一步纯化法对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a2b型干扰素(IFN-α2b)进行了纯化,然后利用凝胶过滤高压液相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N端25个氨基酸的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纯化产品进行了鉴定,表明一步纯化的IFN—α2b达到95%以上的纯度,其比活性为2.54×108U/mg但重组IFN—α2b产品N端不均一,含有约30%的去Met分子和约70%的带Met分子。从蛋白质序列的水平上证实,本实验室用定位诱变法构建的IFN—α2b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得到了正确的表达。
1994, 10(1).
摘要:将粘质赛氏菌(Seratia marcescens)包埋于卡拉胶中,发现2.5%的卡拉胶适于固定该菌产碱性蛋白酶。固定化细胞在其较适宜产酶培养基中发酵,酶活力一般可达400u/ml,在卡拉胶中添加3%玉米粉和1%豆饼粉或2%砂子制备固定化细胞,其产酶能力分别提高了25%和23.9%;固定化细胞颗粒越小,其产酶能力越高。采用摇瓶半连续发酵。其产酶半衰期为14次(24小时为一个周期);而用环流器进行半连续发酵,其产酶半衰期为52次(12小时为一个周期),产酶效率分别比游离细胞摇瓶发酵的产酶效率高11.8%和45.07%,而环流器半连续发酵的产酶效率比摇瓶半连续发酵高29.7%。
1994, 10(1).
摘要:用 Aspergillus sp.A-19菌经固体发酵研制成一种新的植物细胞离析酶(SeparatasezA—P)。其离析单细胞的酶活力平均为70 767u/g,有效作用的pH在3.0—7.0,温度为20—45℃。发酵培养基配方是麸皮:桔皮粉:(NH4)2SO4(w/w)为100:100:O.63,料水比为1 :2.0,培养适宜条件为25℃、60小时。
1994, 10(1).
摘要:硬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形成紫草宁及其衍生物时.细胞生长曲线呈扁平的s形。细胞停止生长后,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大量形成,二者的动态变化呈负相关。测定丁此过程中培养液的无机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溶氧、pH值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可作为硬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参考。
1994, 10(1).
摘要:采用两步培养法进行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及5L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扩大培养,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紫草色素合成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培养时细胞生长迅速,但也有一部分色素合成,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第二步培养初期电导率也开始下降,但当色素合成达到高峰并有一部分外泌到培养基后,电导率又开始回升。可溶性糖捎耗很快,到后期巳测不出其存在。因此通过监测培养液中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情况,可以为新疆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与色素合成提供有用的参数指标。
1994, 10(1).
摘要:过云芝和假丝酵母固体培养溶煤试验筛选了易于为它们溶解的煤样;测定了这两种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对扎赉诺尔及平庄硝酸氧化煤的溶煤率,一般可达60—80%;对煤溶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分析结果初步表明,生物溶解过程中煤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994, 10(1).
摘要:聚合酶链反应(1)是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典型的PCR引物内应含50%G+c,且没有自身互补序列,特别是在其3’-末端不应有内部二级结构。引物与靶DNA的退火温度一般为50℃,但当已有的引物不太符合要求时,就要调整退火温度。本文报道了用PCR方法扩增深红红螺菌draT基因,介绍了当引物Gc含量较低时,可采用适当降低退火温度,然后梯度升温的方法获得PCR产物。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