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1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crylA?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变铅青链霉菌中表达

      1998, 14(2).

      摘要 (1280) HTML (0) PDF 0.00 Byte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从质粒pOS1000中分离出具有适合克隆位点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δ-内毒索crylA?全长基因。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K223-3重组,并引入大肠杆菌JMl09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超量表达的CryIA?蛋白。将crylA?全长基因插入链霉菌表达载体pHZl272中,得到重组质粒pHZl256,将该质粒引入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JT46中,经硫链丝菌素诱导.通过Westerablotting测定表明,重组变铅青链霉菌JT46(pHZl256)已表达出相应的CrylA?蛋白。杀虫试验表明,大肠杆菌和链霉菌所表达出的δ-内毒索crylA?对小菜蛾均有毒杀作用,其致死率分别为93%和57%。

    • 大鼠甘氨肽酰化单氧酶在CHO细胞中的活性表达及在体外酰胺化修饰中的应用

      1998, 14(2).

      摘要 (1205) HTML (0) PDF 0.00 Byte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大鼠脑cDNA库来源的PAM基因片段,经克隆重组,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SV—PAM,并转染CH0细胞,获得在cHO中稳定表达活性型口α-酰胺化酶的细胞株DGAE。表达产物为双功能酶,分泌至培养基中的酶活力远高于胞内。体外酰胺化加工研究表明,以α—N—acetyl-Tyr-Val-Gly为底物,该酶催化反应的Km为12.Sμmol/L,Vmax为180μmol/mg/h,而且催化反应中表现有最适铜离子浓度和pH值范围。表达的双功能酶可直接用于合成的多肽和基因工程表达产物的酰胺化加工修饰。

    • CS3抗原基因的表达及纤毛装配元件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1145) HTML (0) PDF 0.00 Byte (1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已知定居因子中,CS3是临床分离株中最常见的抗原之一。为了研究CS3纤毛装配的基本元件,绘制了CS3亚基结构基因和辅助蛋白编码区的限制酶谱。通过亚克隆的亚基基因和不同辅助蛋白基因之闻的互补性表达结果,确定了CS3纤毛装配所需要的辅助蛋白的DNA功能片段。微细胞分析结果显示,CS3基因的有效表达和纤毛的装配至少需要6条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5kDa,17kDa,24kDa,27kDa,48kDa和90kDa。除了15/17kDa的蛋白多肽为CS3亚基外,其余的蛋白多肽参与CS3亚基的转运及纤毛的装配。根据以上结果初步确定了上述相关基因的相对位置。

    • 番茄ACC合成酶cDNA克隆及其对果实成熟的反义抑制

      1998, 14(2).

      摘要 (2055) HTML (0) PDF 0.00 Byte (3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ACC合成酶多基因家族成员之-LE-ACC2编码区约1.7kb的cDNA,经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鉴定无误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7中,构建了表达Acc合成酶反望RNA的二元载体。经农杆菌途径转化番茄“丽春”品种后,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中筛选到6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番茄染色体中;对果实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仅为对照的30%左右,在室温下转基因番茄果实采后保存60 d以上仍然没有变红、软化。以上结果表明其反义RNA在转基因番茄中的表达能有效地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表现出良好的耐储保鲜特性。对转基因植株子一代(T1)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反义ACC合成酶基因以典型的单基因方式传到子代。通过对子二代的分析已初步筛选到一 个耐储藏的转基因番茄纯合品系。

    • 环境条件及摇瓶补糖策略对谷胱甘肽发酵的影响

      1998, 14(2).

      摘要 (1531) HTML (0) PDF 0.00 Byte (2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酵母摇瓶发酵中pH、装液量、初糖浓度、碳氮磷比和补糖方式对谷胱甘肽(GSH)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GSH发酵适宜的初始pH和装液量分别为6 0和500ml锥形瓶内装液量60m1。初糖浓度对GSH发酵有较大的影响,超过12g/l,的初糖浓度将减少胞内GSH含量。应用计算得出的一种以控制比生长速率为目的的摇瓶补糖策略,在总糖浓度为26.2g/L下发酵12h,最终细胞浓度和胞内GSH含量分别达到8.78g/L和13.6mg/g,发酵液内GSH总量达到119.4mg/L,细胞对糖产率达到0.335g/g。

    • 黄芪毛状根化学成分和免疫功能活性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1786) HTML (0) PDF 0.00 Byte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黄芪毛状根,获得10g/L的产量。与黄芪干燥根化学成分相比,黄芪毛状根中粗皂甙和可溶性多糖含量较高,黄苠甲甙含量相当,而6种异黄酮,总多糖和酸性多糖含量较步,证明两种来源的黄苠根质量相似。从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免疫功能恢复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结果显示大规模培养生产的黄芪毛状根可能成为中药材黄芪的一种新来源。

    • 高山红景天致密愈伤组织颗粒内氧传递特性与细胞活性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1213) HTML (0) PDF 0.00 Byte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测定高山红景天致密愈伤组织颗粒(CCA)内部有效氧扩散系数很小,其值在O.34×10-10~5.4×10-10m2/s之间,且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CA颗粒内部处于严重氧枯竭状态。但实际测定CCA颗粒内部细胞活性很高,表明CCA颗粒内部存在着高效氧传递机制。颗粒内出现的管状分子等分化结构以及胞间连丝可能与氧在颗粒内部的传递机制有关。

    • 人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突变体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研究

      1998, 14(2).

      摘要 (1240) HTML (0) PDF 0.00 Byte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及其突变体[Lys2]-人肿瘤坏死因子[Lys2]-rhTNFα)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rhTNFα和[Lys2]-rbTNFα的温控表达工程菌株在B-BTaunE 10型15L自控罐中经发酵每升可得50g湿菌体。rhTNFα和[Lys2]-rhTNFα的表达水平仍能保持在50%以上,且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所得菌体经超声破菌、硫酸铵沉淀,然后依次用DEAE—Sepharose FF、CM-Sepharose FF和Sephacryl S-20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由每升发酵液菌体最终可得1g左右的纯品,纯度达到98%左右,rhTNFα的比活为~1.5×108IU/mg,[Lys2]-rhTNα的比活为~6×108IU/mg。

    • 青霉素G酰化酶调节基因的定位

      1998, 14(2).

      摘要 (1777) HTML (0) PDF 0.00 Byte (1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定位青霉素G酰化酶的调节基因,从质粒Ppa6克隆了一系列青霉索G酰化酶基因(pac)的片段,将这些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816,测定克隆片段对pac表达的影响。如果克隆片段含有完整的调节基因(pacR)。诱导剂不能使由高拷贝pacR表达的阻抑物失活,部分阻抑物结合pac操纵基困,阻碍RNA聚合酶对加pac的转录,因此pac的表达量降低。发酵结果表明,阻抑物可能是由pac结构基因内部的ORFⅡ编码的蛋白因子。

    • 利用固定化简单节杆菌转化醋酸可的松

      1998, 14(2).

      摘要 (1574) HTML (0) PDF 0.00 Byte (2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复合载体包埋简单节杆菌BY 2—3—5l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较好活性的球形固定化细胞。确定了固定化条件、活化条件和酶的特性。在摇瓶中利用该固定化细胞进行醋酸可的松脱氢生成醋酸强的松的反应,初始底物浓度为20g/L、反应18h的转化率可达98%。在分批次反应中.适时地活化可保持固定化细胞的活性。

    • 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耐盐转基因烟草的培育

      1998, 14(2).

      摘要 (1843) HTML (0) PDF 0.00 Byte (2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方法克隆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将其与克隆自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羧肽酶A的液泡引导信号序列连接得到嵌合基因。测序验证后.插入含NPTⅡ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n438中,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部分经卡那霉索筛选的抗性芽能在含1%NaCl的Ms培养基上正常生根,而未转化芽不能生根或根生长缓慢。转基因小苗移入盛蛭石的花盆并浇灌含1%NaCl的hoagland's营养液,17d后,其中一些转基因烟草植株生长良好,而未转化苗出现明显萎蔫。PR扩增及Nonhem分析证实SacB基因已导入转基因植株并得到转录。此结果表明SacB基因的植物基因工程可提高烟草植株的耐盐性。

    • 真养产碱杆菌二级连续培养系统中稀释率对聚β-羟基丁酸合成的影响

      1998, 14(2).

      摘要 (1514) HTML (0) PDF 0.00 Byte (2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l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O.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 新型生物微胶囊体系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1998, 14(2).

      摘要 (1259) HTML (0) PDF 0.00 Byte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种由硫酸纤维素钠(NaCS)和聚二丙烯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形成的新型生物微胶囊已开始被用于生物物质的固定化。根据生物物质生长的情况,考察了这两种固定化材料各自对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生长的副作用及由NaCS和PDADMAC形成的微胶囊对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新微胶囊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谷氨酸流加发酵过程的神经网络优化研究

      1998, 14(2).

      摘要 (1376) HTML (0) PDF 0.00 Byte (2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将模拟网络与优化网络结合组成双网系统,用于谷氨酸流加生产过程的模拟与优化分析。模拟网络中设置瓶颈结构.以加强网络的数据过滤与压缩能力,滤除工业数据中的噪音。利用训练算法本身,优化网络方便地实现了单变量、多变量优化,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 人γ-干扰素生产工艺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2058) HTML (0) PDF 0.00 Byte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密度发酵法发酵重组人γ-干扰素产生菌SW-INF/DH5α并成功地获得高表达、高产量的菌体,表达的γ-干扰素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60%以上,20L发酵液可收获2kg(湿重)菌体。纯化过程中采用尿素抽提、稀释、复性、浓缩后通过Sephacryl S-200柱的纯化方法。简化了纯化步骤,缩短周期,提高了蛋白回收率。纯化中来采用单抗亲和层析技术,使产品更为安全可靠。最终产品经SDS-PAGE检测纯度达100%,核酸含量和热原均合格,A280/A260>1.5.比活性达1×107IU/mg,总回收率达40%。这说明整个工艺适宜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α-天冬氨酰二肽酶基因的高表达和产物回收

      1998, 14(2).

      摘要 (1388) HTML (0) PDF 0.00 Byte (1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了α-天冬氨酰二肽酶基因(pepE)与载体pBV220连接的高表达重组质粒(pBVPEP,4337bp)。转化大肠杆菌后,目的基因表达为两种形式的产物,即细胞质中可溶性蛋白(~75%)和包含体蛋白,共占细菌总蛋白的30%左右。SDS-PAGE分析温敏诱导的表达蛋白,可以观察到约27kDa的高表达蛋白条带,与提纯的酶带一致。用不同于以往的萃取包含体蛋白的方法,回收了包含体中95%以上的表达蛋白。

    • 微生物脂肪酶在正庚烷中合成短链芳香酯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微生物脂肪酶在溶剂相中合成短链芳香酯的研究表明:脂肪酶在正庚烷中催化合成芳香酯转化率比水相中有明显的优势。在10个不同来源的商品脂肪酶中,选择了其中对己酸乙酯转化率在85%以上来自Mucor miehei,Candida rugosaPorcine pancreas的脂肪酶对7个短链脂肪酸酯进行合成,其中Mucor miehei脂肪酶对这几个芳香酯48 h合成转化率均在90%以上,乙酸乙酯21.28g-1.丙酸乙酯19.6gL-1,丁酸乙酯26.61gL-1,戊酸乙酯24.95gL-1,己酸乙酯产量34.60gL-1,丁酸异戊酯30.76gL-1,乙酸异戊酯12.76gL-1。同时.Mucor miehei脂肪酶在正庚烷批式反应中稳定性也较好,己酸乙酯半衰期为120h,最少的乙酸乙酯也在140h。并且还发现脂肪酶在正庚烷中分解酶活降低很多,但对其酯合成转化率没有直接的影响。

    • 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不对称热水解反应的研究

      1998, 14(2).

      摘要 (1095) HTML (0) PDF 0.00 Byte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D-苯甘氨酸是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原料,它的合成主要是从5-苯基海因出发,经海因酶开环生成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后,再脱去氨甲酰基得到。后一步目前国内外主要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亚硝酸通过迭氮化反应脱氨甲酰基[1],另一种是用酶法脱氨甲酰基⑵。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亚硝酸是致癌物质.会带来环境污染。酶法则由于微生物天然存在的脱氨甲酰基酶活力只有海因酶的1%~2%⑵,反应效率很低。因此,N-氨甲酰基-D一苯甘氨酸脱氨甲酰基反应就成为D-苯甘氨酸合成路线中的一个瓶颈。最近.我们发现在弱酸或弱碱条件下,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加热可以得到D-苯甘氨酸,可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本文报道了对该反应的部分研究结果。

    •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98, 14(2).

      摘要 (1960) HTML (0) PDF 0.00 Byte (2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之一。它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元具有存活分化效应[1]。NGF有可能治疗Alzheimers老年痴呆病、某些周围神经病变和脊髓损伤[2]。NGF在人体组织中含量极微,已有报道从胎盘中纯化hNGF,但其组织来源极其有限,成本高,产量低.不能满足对hNGF的需求,所以如果能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hNGF制品,对其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获得hNGF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使rehNGF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 外源猪生长激素基因在金鱼体内的整合与表达研究

      1998, 14(2).

      摘要 (1648) HTML (0) PDF 0.00 Byte (2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82年Palmiter[1]等人给小鼠受精卵雄原核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培养成功“超级”鼠以来,由于人们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导致动植物品种定向改良以及利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大量合成和分泌贵重而安全的基因工程产品,因此转基因动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开展了兔、鱼、猪、鸡、牛、羊等动物的转基因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2,3,4]。但是在上述具有经济价值的高等脊椎动物中从事转基因研究,成本高、操作困难,而金鱼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具有产卵多、易获得同步卵、可控制体外受精和体外发育等特点,因而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方便材料。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单链多肽⑸,生理功能是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核酸、蛋白质合成,整体效应表现为动物生长。本文以金鱼为实验材料,探讨猪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受精卵后整合、表达以及生物效应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高等动物内整合和表达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 粘红酵母GLR513产油脂条件

      1998, 14(2).

      摘要 (1677) HTML (0) PDF 0.00 Byte (2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今无论是食用油脂,还是工业用油脂,国内外均非常短缺,寻求新的油脂来源任务迫切。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油脂含量高;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利于身心健康。因此,高产油脂菌株的选育及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生产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已选育获得的GLR513,的基础上,探索在实验室条件下油脂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油脂中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