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2003, 19(6).

      摘要 (1762) HTML (0) PDF 0.00 Byte (2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999年,用人体内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主动免疫,引发自身免疫来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沉积症的新策略,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从而开辟了AD研究的全新领域,也对传统的免疫学自身耐受理论提出了挑战。虽然主动免疫在体内清除Aβ沉积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个方法仍然在2001年迅速走入了临床试验。主动免疫在绝大多数病人体内有效地诱发出具有高度选择特异性的抗Aβ的抗体,并且可以观察到类似于动物实验所显示的清除脑部Aβ沉积的巨大作用,使人们看到了征服AD的希望。但伴之出现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例却使此项临床试验被终止。AD主动免疫治疗的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及相关机理研究近年进展极快,是一个深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

    •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2003, 19(6).

      摘要 (1541) HTML (0) PDF 0.00 Byte (5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通过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的介绍,综述了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根癌农杆菌致病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2003, 19(6).

      摘要 (1109) HTML (0) PDF 0.00 Byte (2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了位于农杆菌(A-208株)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acvB、abvA、chvA简单介绍克隆技术的研究思路和策略。染色体基因是农杆菌吸附到植物细胞表面所必需的基因,当某一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不能完成贴壁反应而失去毒性。由于转座子Tn5的插入,导致染色体毒性基因失活,最终使农杆菌感染后的受体细胞不能致瘤。用实验证据阐述各基因在T-DNA形成、转移、整合、表达等过程中担负的重要作用。对延宕至今的T-DNA穿壁问题作了推测:植物细胞壁表面可能存有T-DNA的天然穿壁孔道。

    • OPG/RANKL/RANK系统与骨破坏性疾病

      2003, 19(6).

      摘要 (2995) HTML (0) PDF 0.00 Byte (9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发现的OPG/RANKL/RANK系统在破骨细胞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骨骼生理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达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或成熟破骨细胞表面上的RANK结合后,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活性。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表达OPG可与RANKL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RANKL与RANK之间的相互作用。体内多种激素或因子通过影响骨髓微环境内的OPG/RANKL比率来调节骨代谢。此外,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有RANK,孕期在性激素的诱导下可表达RANKL,OPG/RANKL/RANK系统在孕期乳腺发育以及母体向胎儿的钙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RANKL/RANK通路有望给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及癌症骨转移等骨破坏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研究应了解OPG/RANKL/RANK系统与其它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重视骨骼、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开发与OPG功能相似或促进其表达的合成药物有可能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中一个与EPS合成有关的新基因的鉴定

      2003, 19(6).

      摘要 (1404) HTML (0) PDF 0.00 Byte (2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野生型菌株8004进行诱变,分离到一批胞外多糖(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采用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分析突变体的Tn5gusA5插入位点,发现其中一株编号为151D09的突变体的插入位点位于Xcc 8004菌株的基因组编号为XC3695的ORF内,该ORF功能尚未见报道。序列分析表明,该ORF演绎的编码产物与Serratia marcescens的kdtX基因和Klebsiella pneumoniaewaaE基因演绎的编码产物分别具有52%和50%的相似性,并具有第2家族糖基转移酶的功能域, 因此暂将该ORF命名为waxE基因。用同源双交换方法构建了waxE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对突变体进行了验证。waxE基因缺失突变体在营养丰富培养基的生长繁殖不受影响,但其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8004相比,降低35%左右,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axE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waxE基因缺失突变体,恢复缺失突变体的EPS产量,表明Xcc waxE基因与EPS的生物合成有关。

    • 利用Ac/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2003, 19(6).

      摘要 (1356) HTML (0) PDF 0.00 Byte (2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是进行重复转基因及消除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潜在危害性的关键。实验采用了Ac/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中进行无hpt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将含有目的基因bar的Ds元件和hpt标记基因置于同一个T-DNA中,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介导将Ac-T-DNA及Ds-T-DNA分别转入到不同的水稻植株,再将单拷贝的Ac-T-DNA植株与单拷贝的Ds-T-DNA植株杂交得到同时含有AcDs元件的F1植株,F1自交产生F2后代,F2植株中转座后的Ds元件与T-DNA独立分离,在总共100株F2水稻植株中筛选得到2株只含有Ds元件插入而无hpt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表明,利用Ac/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是可行的。

    • 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

      2003, 19(6).

      摘要 (1275) HTML (0) PDF 0.00 Byte (2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原性好的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的融合蛋白,并用作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根据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其中较强的抗原决定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含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将这两个基因片段克隆至同一质粒pET28a(+)内,表达一个融合蛋白。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表达该融合蛋白的工程菌。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用已知的6份抗弓形虫IgM阳性血清和大量正常人血清,ELISA法检测纯化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获得了高效表达含弓形虫GRA6蛋白和P30蛋白抗原表位的工程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5%。纯化获得了表达的融合蛋白,该蛋白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表达的弓形虫GRA6和P30融合蛋白可用做抗原检测弓形虫抗体,用于临床及孕妇检测,对优生优育有较大意义。

    •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模拟肽

      2003, 19(6).

      摘要 (1415) HTML (0) PDF 0.00 Byte (2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识别戊型肝炎病毒(HEV)构象依赖性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8C11、8H3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进行4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单克隆噬菌体进行测序。合成优势7肽序列基因,将其插入HBcAg-AA78-83位置之中,进行原核表达,所获重组蛋白经蛋白印迹实验证实可与相应单抗结合,电镜下可见重组蛋白能形成与HBcAg相似的类病毒颗粒。化学合成单抗8H3筛选出的优势7肽,所获7肽经生物传感器结合实验证实与单抗8H3结合。这些结果提示用噬菌体7肽库可以筛选出部分模拟构象性表位的短肽,为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还原酶缺陷型大肠杆菌对重组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2003, 19(6).

      摘要 (1201) HTML (0) PDF 0.00 Byte (3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大肠杆菌细胞质氧化还原环境对重组蛋白溶解性的影响。选择含有1对二硫键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作为简单蛋白的模式分子,选择含有2对二硫键的人抗HBsAg单链抗体(HBscFv)作为复杂蛋白的模式分子,分别构建表达质粒并转化普通宿主菌和还原酶缺陷型宿主菌E. coli Origami(DE3),比较表达产物的溶解性和纯化产物的活性。结果发现,BbFGF在普通宿主菌中大部分形成包涵体,在Origami(DE3)中为可溶性表达,但表达量降低。两种工程菌的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两步纯化后,MTT法测定活性,发现来自还原酶缺陷型宿主菌的BbFGF活性高于普通宿主菌表达产物,二者的ED50分别是1.6 ng/mL和2.2 ng/mL;HBscFv在两种宿主菌中均形成包涵体,包涵体以6 mol/L盐酸胍缓冲液溶解后,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并透析复性,间接ELISA测定抗原结合活性,发现二者活性无明显差异,但在Origami(DE3)菌体破碎后的的上清中可检测到HBscFv活性,纯化后产量为1~2 mg/L,而在普通宿主菌破碎后的上清中检测不到HBscFv活性。上述结果说明,改变宿主菌细胞质氧化还原环境对于含有1~2对二硫键的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载脂蛋白A-Ⅰ

      2003, 19(6).

      摘要 (1482) HTML (0) PDF 0.00 Byte (2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载脂蛋白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中最主要的蛋白,在胆固醇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大量生产和制备该蛋白的方法,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被用来高效表达了两种形式的人apoA-Ⅰ。不带有信号肽序列的proapoA-Ⅰ蛋白表达后主要在细胞内,但在感染的晚期也有相当量的重组蛋白进入细胞培养液中。用蛇磷脂酶A2抑制因子α亚基信号肽序列引导表达的apoA-Ⅰ蛋白在感染早期可以被分泌到培养液中。在此基础上,通过Phenyl Sepharose疏水柱层析,从感染细胞的培养液中初步分离纯化了成熟的apoA-Ⅰ蛋白。这一结果为apoA-Ⅰ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研究

      2003, 19(6).

      摘要 (1214) HTML (0) PDF 0.00 Byte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了高纯度的人干细胞因子,并对制备的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hSCF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以非共价的二聚体形式存在,其精确分子量、质量肽谱、氨基酸组成及N端、C段序列等均与理论值一致,二硫键位置正确。rhSCF单用或与rhG-CSF合用,对猴外周血造血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

    • H18杂交瘤抗凋亡能力的改造

      2003, 19(6).

      摘要 (1510) HTML (0) PDF 0.00 Byte (2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从pGEMTbcl-XL质粒中获得bcl-XL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F-bcl-XL,脂质体法转染杂交瘤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Bcl-XL提高杂交瘤抗正丁酸钠诱导凋亡的功能。 将构建的编码鼠bcl-X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F-bcl-XL,转染H18细胞后,获得稳定的表达株细胞;稳定表达Bcl-XL的细胞具有抗正丁酸钠诱导凋亡的功能。鼠bcl-XL基因在杂交瘤细胞中稳定表达,提高了杂交瘤抗凋亡的能力,对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 重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中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的发酵生产

      2003, 19(6).

      摘要 (1424) HTML (0) PDF 0.00 Byte (2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其机械和加工性能与3-羟基己酸(3HHx)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密切相关。在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中引入了编码β酮基硫解酶 (β-ketothiolase)的phbA基因和编码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AcetoacetylCoA reductase)的phbB基因,使重组菌增加了一条利用乙酰辅酶A合成3羟基丁酸-CoA的代谢途径,这使得利用非相关性碳源调控PHBHHx的单体组成比例成为可能。利用葡萄糖酸钠和月桂酸作为碳源,对重组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进行了摇瓶培养及5 L发酵罐培养的研究。在摇瓶实验中,通过改变碳源中两种组分的比例,可以使A. hydrophila 4AK4合成的PHBHHx中的3HHx摩尔含量由原来的15%左右降低到3%~12 %,成功地实现了对PHBHHx单体组成的调控;当以月桂酸为唯一碳源时,在5 L发酵罐中,经过56 h的培养,获得了51.5 g/L的细胞干重(CDW),其中62 %为PHBHHx,3HHx在PHBHHx中的摩尔含量为9.7 %;当以1:1的葡萄糖酸钠和月桂酸为碳源时,48 h的5 L发酵罐培养获得了32.8 g/L的CDW和52 %的PHBHHx含量,其中3HHx在PHBHHx中的摩尔含量为6.7 %。结果证明了该重组菌在大规模生产单体组成可控PHBHHx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钙离子通过降低细胞膜透性提高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

      2003, 19(6).

      摘要 (1017) HTML (0) PDF 0.00 Byte (1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阶段和冲击阶段均添加164 mmol/L Ca2+能显著提高自絮凝颗粒酵母于30℃在20%(V/V)酒精冲击下的存活率,经过9 h冲击,对照组的存活率为0,而添加Ca2+试验组的存活率为50.0%,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Ca2+能显著提高菌体的耐酒精能力。通过考察Ca2+对菌体于30℃在15%(V/V)酒精冲击下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发现,生长阶段和冲击阶段均添加1.64 mmol/L Ca2+的试验组的菌体胞外核苷酸平衡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分别仅为对照组水平的50.0%和29.3%,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Ca2+能显著降低受冲击菌体的细胞膜透性;而且,添加Ca2+提高存活率与添加Ca2+降低胞外核苷酸浓度和P′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Ca2+提高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是与其降低受冲击菌体的细胞膜透性密切相关的。

    •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初步优化

      2003, 19(6).

      摘要 (1317) HTML (0) PDF 0.00 Byte (3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筛选、单倍体分离、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从融合子中选育了一株高生物量富硒酵母菌株(编号为ZFF-28),其细胞硒总含量分别是原始亲株ZY-67和ZY-198的2.8倍和2.0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优化培养条件:6%糖浓度的蔗糖糖蜜,添加0.5% (NH4)2SO4、0.1% H3PO4、60μg/mL Se,pH60~6.5,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培养时间25h。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菌株ZFF_28的生物量可达8.2g/L,细胞中硒的含量达2050μg/g,硒总含量达到了16810μg/L,是培养条件优化前的1.3倍。细胞硒含量的91%为有机硒。

    • 谷氨酸生产菌S9114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的研究

      2003, 19(6).

      摘要 (1851) HTML (0) PDF 0.00 Byte (4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谷氨酸脱氢酶(GDH)是谷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谷氨酸棒杆菌S9114是目前我国味精工业应用最广泛的生产菌种,其谷氨酸脱氢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分离纯化该菌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研究其辅酶组成,对揭示谷氨酸脱氢酶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提高谷氨酸产率很有必要。将培养至对数期中期的细胞离心收集并用含适量DTT、EDTA的Tris-HCl缓冲液 (pH 7.5)洗涤,用French pressure cell press 破碎,离心去除菌体碎片得无细胞抽提液。然后使用?KTA_100快速纯化系统经DEAE_纤维素柱、疏水柱(HIC)、G-200凝胶过滤柱层析得到纯化大约70倍的以NADPH为辅酶的GDH和部分纯化的以NADH辅酶的GDH。这两个酶分别对NADPH、NADH高度专一,不能相互代替。经HPLC和SDS_PAGE测得前一种酶的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88kD和32kD,表明该酶为具有相同亚基的六聚体。酶活性测定使用HITACHI U-3000 分光光度计利用NAD(P)H在340nm氧化的初速度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利用Bradford 方法进行,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纯化结果表明S9114中确实存在两种GDH,其中以NADH为辅酶的GDH尚未见报道。和某些具有两种GDH的微生物一样,S9114可能也是以NADPH为辅酶的GDH参与谷氨酸的合成代谢,以NADH为辅酶的GDH参与谷氨酸的分解代谢。同时发现以NADPH为辅酶的GDH在280nm吸收很弱,在215nm吸收很强。说明此酶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低。

    •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DNA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

      2003, 19(6).

      摘要 (1303) HTML (0) PDF 0.00 Byte (2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SELEX技术筛选能与TNF结合的DNA适配子。化学合成随机寡聚DNA库,以TNF为靶蛋白,经过12轮SELEX筛选,将所得产物克隆、测序。根据所测序列化学合成寡聚DNA适配子,用生物素_亲和素_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系统检测适配子与TNF的结合活性;用鼠L929细胞检测适配子拮抗TNF活性。结果显示,所筛选到的寡聚DNA能与TNF-α高亲和力结合,并能在细胞培养中拮抗TNF-α的细胞毒活性。

    • 溶氧及pH对产朊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2003, 19(6).

      摘要 (1745) HTML (0) PDF 0.00 Byte (3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7 L发酵罐中研究了溶氧和pH对产朊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为30 g/L且通气量控制在5 L/min时,搅拌转速达到300 r/min即可满足细胞生长和谷胱甘肽合成对溶解氧的需求。不同pH控制方式对谷胱甘肽分批发酵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不控制pH时,细胞干重和谷胱甘肽产量比控制pH为55的发酵分别低27%和95%,且有50%的谷胱甘肽向胞外渗漏。研究了将pH控制在4.0、4.5、5.0、5.5、6.0和6.5的谷胱甘肽分批发酵过程,发现在pH 5.5时谷胱甘肽总产量最高。用前期研究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pH (4.0~6.5)下的分批发酵过程,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pH对细胞生长和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

      2003, 19(6).

      摘要 (1745) HTML (0) PDF 0.00 Byte (2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国产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中草药——丹参,选用正己烷乙醇水体系,固定相保留率达到788%。采用分步洗脱,3个产地丹参各分离得到12个洗脱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光谱仪检测证明3张HSCCC洗脱图谱中对应洗脱峰为同一组分。HSCCC洗脱图谱不包含非共有峰,并且对应洗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制订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资料的技术参数。因此,HSCCC作为制订指纹图谱的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

    • 碳酸钙促进丙酮酸发酵过程中α-酮戊二酸的形成

      2003, 19(6).

      摘要 (2112) HTML (0) PDF 0.00 Byte (3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光滑球拟酵母CCTCC M202019发酵生产丙酮酸的摇瓶和发酵罐实验中发现,CaCO3的添加对发酵液中α-酮戊二酸(α-KG)的积累有重要影响。在维生素浓度不变且供氧充分的前提下,延迟CaCO3添加时间可明显抑制α-KG的产生,并提高丙酮酸与α-KG的碳摩尔比(CPYR/CαKG);而增加培养基中的CaCO3浓度会导致αKG积累的增加。用不同物质调节发酵液中pH的实验证实:在丙酮酸发酵过程中, Ca2+对αKG的积累起主要作用,CO32-起辅助作用,两者对α-KG的积累具有协同效应。维持培养基中CaCO3浓度不变,改变培养基中硫胺素的浓度,对αKG的积累,特别是对CPYR/Cα-KG值没有影响;而增加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浓度,则导致αKG的浓度不断上升且CPYR/Cα-KG值不断下降。当有Ca2+存在时,胞内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最高可提高40%,而丙酮酸脱氢酶系的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丙酮酸发酵过程中α-KG的形成是由于CaCO3促进了丙酮酸羧化反应,其中Ca2+可显著提高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而CO32-则有可能作为丙酮酸羧化反应的底物。

    • 超抗原SEA与抗黑色素瘤ScFv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2003, 19(6).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2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酶切连接和重叠PCR连接两种方法将抗黑色素瘤单链抗体基因和去除N端信号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基因克隆于pET28a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NiNTA系统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结果表明6HisScFvSEA融合蛋白可在E.coli BL21(DE3)中稳定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30%,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可通过激活效应细胞对表达相关抗原的黑色素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 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流动模型研究

      2003, 19(6).

      摘要 (1401) HTML (0) PDF 0.00 Byte (2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脉冲刺激响应技术,对稳态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进行了示踪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别运用轴向扩散模型和多釜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模型,对反应器沉淀区和循环区的流态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反应器沉淀区的分散数D/uL为0.00148,该区域的流态接近于平推流反应器(PFR);反应器循环区的串联级数为1.021,该区域的流态接近于全混流反应器(CSTR)。稳态时,反应器的理论水力停留时间为360min,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为341.2min,反应器中死区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5.22%,其中生物体死区为0.75%,水力死区为4.47%,表明反应器结构性能良好。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建立了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即全混流和平推流的串联组合模型。由流动模型所得的理论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与由试验所得的实际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吻合良好,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56%,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重组人卵透明带ZP3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03, 19(6).

      摘要 (1122) HTML (0) PDF 0.00 Byte (2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pastoris表达人卵透明带ZP3蛋白。设计特定引物从全长hZP3 cDNA上扩增含跨膜区序列的人卵透明带ZP3基因片段,并在N末端接上串联组氨酸编码序列的重组基因序列;扩增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PIC9K中;线性化后的重组质粒转入P.pastoris中,用高浓度G418筛选高拷贝菌株,然后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发现P.pastoris表达的人ZP3蛋白可以分泌到培养液中,并且可溶性好。纯化前后的重组人ZP3蛋白均能与兔抗猪ZP3蛋白抗体发生交叉反应,证实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 化学诱导法——卵母细胞去核新策略

      2003, 19(6).

      摘要 (1370) HTML (0) PDF 0.00 Byte (3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核移植的效率依然很低。于是人们不断的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去核方法随之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传统的物理去核存在着技术要求高、耗费时间长、对细胞损伤大的缺点,作为思路转换的产物,一种新的卵母细胞去核技术——Deme诱导去核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文章着重介绍了Deme诱导去核辅助的核移植程序,Deme诱导去核成功率的影响因素,Deme诱导去核方法对卵母细胞及克隆胚胎的影响,并结合作者从事的研究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某些环节可能的改进措施提出了看法。无论如何,Deme诱导去核方法的有效应用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体细胞基因打靶制备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策略与应用

      2003, 19(6).

      摘要 (1586) HTML (0) PDF 0.00 Byte (2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由于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的人工拼接和外源基因在动物基因组中随机整合所带来的“位置效应”,致使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不高并且差异较大。为此,利用定位整合优势,对以基因同源重组为基础的基因打靶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介绍了就利用体细胞基因打靶和核移植技术制备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策略和应用情况做一综述,并对提高基因打靶效率的各种策略,打靶细胞的选择,转基因细胞核移植的低融合事件以及基因打靶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进行分析。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