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人类及动物RNA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

      2004, 20(3).

      摘要 (2063) HTML (0) PDF 0.00 Byte (7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过去20年,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第一例负链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动物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动物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这里系统总结了人类及动物非反转录RNA病毒中各类代表性成员在建立反向遗传系统时的方案设计、遇到的困难及研究者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分类讨论到的代表性病毒种属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冠状病毒(包括SARS病毒)、黄病毒、野田村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及呼肠孤病毒等。

    • 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04, 20(3).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2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包括γ-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有价值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对γ-亚麻酸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当前来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替代来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Δ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这里从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系统进化和基因工程应用等方面探讨了Δ6-脂肪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 生物信息学在工业生物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2004, 20(3).

      摘要 (1571) HTML (0) PDF 0.00 Byte (3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应用工业生物催化技术改造或取代传统化工工艺已经成为新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工业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催化剂及其催化过程。近来,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工业生物催化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工业生物催化的发展,生物信息学将直接指导并加快新型高效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及功能改造进程。

    • XBP-1和Erα存在相互作用

      2004, 20(3).

      摘要 (1327) HTML (0) PDF 0.00 Byte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雌激素受体α(Erα)是乳腺癌治疗的靶标和预后的指标。在乳腺癌中,人X盒结合蛋白1(XBP-1)与Erα共表达,并在一些乳腺肿瘤中过表达。这些结果提示,XBP-1与Erα可能存在相互作用。XBP-1由于剪切方式不同,产生两种形式的XBP-1,即XBP-1S和XBP-1U。体外GST沉淀实验表明,XBP-1S和XBP-1U均能结合Erα,XBP-1S的结合能力大于XBP-1U。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也表明,XBP-1S和XBP-1U以激素不依赖的方式与Erα结合。Erα通过其DNA结合结构域与XBP-1S和XBP-1U结合,而XBP-1S和XBP-1U通过其N末端的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和C末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与Erα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提示,XBP-1S和XBP-1U可能通过与Erα的相互作用参与雌激素受体信号途径。

    • 共表达HIV-1中国流行株gp120与IL-18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观察

      2004, 20(3).

      摘要 (1105) HTML (0) PDF 0.00 Byte (2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我国的HIV-1疫苗候选株,以鸡痘病毒282E4中国疫苗株为载体,构建了共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的重组鸡痘病毒,并将该重组鸡痘病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HIV_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不但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而且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脾特异性CTL反应,且IL_18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制备安全、有效的HIV-1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 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的可溶性表达及其对脑的靶向性研究

      2004, 20(3).

      摘要 (1670) HTML (0) PDF 0.00 Byte (3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段合成大鼠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基因(ox26-scFv),经三轮PCR拼接成794bp的完整片段。测序后构建pTIG-Trx/ox26-scFv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经Ni-NTA金属鏊合层析柱纯化,在29 kD处可见单一条带。大鼠GH3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该单链抗体能识别并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将单链抗体尾静脉注射大鼠,于鼠脑组织切片上可见阳性染色,尤其是脑血管处着色明显,说明该单链抗体对脑血管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并在受体的介导下通过了血脑屏障。

    • 抗CEA免疫毒素的表达、纯化、复性与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2004, 20(3).

      摘要 (1381) HTML (0) PDF 0.00 Byte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抗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单链抗体与假单胞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 A, PEA)的截短和修饰形式PE38/KDEL构建重组免疫毒素CEA/PE38/KDEL,并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star中表达。采用镍离子螯合层析法纯化变性的包涵体样品,并用连续梯度透析的方法对纯化后的包涵体进行复性。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复性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免疫毒素CEA/PE38/KDEL具有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以MTT法检测免疫毒素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该免疫毒素对SW1116和CNE_2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活性。证明了经包涵体复性的抗CEA免疫毒素CEA/PE38/KDEL对表达CEA抗原的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结合和杀伤活性。

    • Zif268的锌指DNA结合区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性表达

      2004, 20(3).

      摘要 (1712) HTML (0) PDF 0.00 Byte (3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锌指蛋白是最大的蛋白家族,是识别核酸最常见的、最有效的结构元件。通过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及诱导表达条件,实现了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锌指DNA结合区在大肠杆菌中的部分可溶性表达。凝胶迁移率移动试验证实纯化的可溶部分锌指DNA结合区可以特异性识别、结合其天然靶序列,提示锌指DNA结合区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功能性表达。锌指DNA结合区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性表达成功为锌指蛋白DNA相互作用的胞内遗传筛选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U251细胞血清应答基因蛋白特异抗体

      2004, 20(3).

      摘要 (1204) HTML (0) PDF 0.00 Byte (2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抗体库对不同血清处理U251细胞吸附的抗体进行差异筛选,筛选获得血清饥饿细胞吸附的阳性噬菌体克隆96个和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细胞吸附的阳性噬菌体克隆82个。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应答反应差异较大的抗体2个,即血清饥饿培养细胞特异反应的抗体1个(11号抗体)和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细胞特异反应的抗体1个(2号抗体),其中2号抗体在恢复血清培养细胞中的应答反应强于血清饥饿培养细胞,是一个血清应答基因蛋白特异抗体,且在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不同时间的U251细胞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寻找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因子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ht-Pam基因在山羊β-酪蛋白基因座定位整合的研究

      2004, 20(3).

      摘要 (1496) HTML (0) PDF 0.00 Byte (2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体细胞基因打靶与核移植技术制备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当今转基因定位整合表达的一种新技术。分别克隆山羊的β-酪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6.3kb片段,外显子7、外显子8和9三个基因片段,并与克隆的人tPA突变体cDNA一起构建了含有neo和tk正负筛选标记基因的β-酪蛋白基因打靶载体PGBC4tPA,并验证了neo基因、tk基因以及Cre-LoxP系统的有效性。将线性化的PGBC4tPA通过电转染整合到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基因组中,利用G418和GANC进行抗性细胞克隆的药物筛选,初步获得抗性细胞克隆244个,PCR检测后获得阳性细胞克隆31个,其中初步验证2个细胞克隆转植基因整合位点重组后的基因序列正确,并且该细胞克隆能够有效扩增。这为下一步基因打靶体细胞核移植制备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 新疆雪莲毛状根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2004, 20(3).

      摘要 (1756) HTML (0) PDF 0.00 Byte (3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R1000、LBA9402感染新疆雪莲的叶片、叶柄和根段外植体,诱导产生毛状根。毛状根接种量为2.8 g/L(FW)时,20d生长量可达66.7 g/L,黄酮含量达到干重的10.23%。冠瘿碱的检测和rolB基因的PCR分析表明,Ri质粒中的T_DNA片段已经整合到毛状根细胞的基因组中。预培养时间、外植体类型以及发根农杆菌的菌株属性对毛状根诱导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预培养2 d的新疆雪莲根段外植体,经过R1601感染后,毛状根的诱导率可达100%。诱导产生的毛状根在附加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有少量愈伤组织产生。由毛状根再生的植株与雪莲外植体再生的植株在形态上无明显区别,但前者的黄酮含量仅为后者的53%。

    • 人源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克隆及转染CHO细胞的活性分析

      2004, 20(3).

      摘要 (1129) HTML (0) PDF 0.00 Byte (2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μ型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的分子基础。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pcDNA31(+)中,用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检测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介导胞内信号转导的能力。通过与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信号转导分析证实,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可以用来作为高效镇痛低成瘾药物筛选平台的候选细胞株。

    • 腮腺炎病毒F蛋白七肽重复序列的表达、纯化及特性分析

      2004, 20(3).

      摘要 (1485) HTML (0) PDF 0.00 Byte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副粘病毒F蛋白的两段七肽重复序列(HR1和HR2)在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热稳定的富含α螺旋的异源二聚体,此结构的形成引起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并置而最终导致膜融合的发生。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可能利用与其他副粘病毒相似的侵染机制。本研究对MuV 融合蛋白的HR区进行了计算机程序预测,并利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对MuV F蛋白HR1和HR2两段多肽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GST pull_down 实验证实HR1和HR2多肽在体外能够相互作用,凝胶过滤层析证明HR1、HR2多肽能够形成多聚体,说明MuV F蛋白的HR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发挥融合功能的关键因素。

    • 加载HCMV抗原肽的HLA-A*0201单体及其四聚体制备和鉴定

      2004, 20(3).

      摘要 (1708) HTML (0) PDF 0.00 Byte (3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在控制病原体感染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特异性CTL的检测相当重要;而过去检测CTL的方法都是间接的,最近发展起来的四聚体技术则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CTL的有效而特异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T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技术。报道一种简化的四聚体制备程序,利用该程序成功制备加载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原肽的HLA-A2四聚体,具有特异性结合CTL活性。HLA-A*0201重链基因是通过RT-PCR方法从HLA-A2+供者白细胞中克隆,进而以PCR方法构建在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HLA-A*0201(A2)重链胞外区原核表达载体, A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加载抗原肽的可溶性A2单体是A2胞外区在轻链β2微球蛋白和HLA-A2限制性HCMV pp65495-503抗原肽(NLVPMVATV,NLV)存在时通过稀释法复性获得,以BirA对其进行生物素化,然后以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得到的纯化A2-NLV单体与Streptavidin_PE按4:08比例混合形成四聚体,结合程度在85%以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该四聚体具有与HLA-A2+供者的特异性CTL结合活性。总之,这种简化的四聚体制备程序,不仅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为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建立必要的技术平台,而且A2-NLV四聚体在临床监测CMV特异性CTL水平等方面也有应用价值。

    • 金属硫蛋白-3对dUTPase调节dUTP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2004, 20(3).

      摘要 (1276) HTML (0) PDF 0.00 Byte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属硫蛋白-3(MT-3),又称神经生长抑制因子,是一种脑特异性金属硫蛋白。人细胞核dUTP焦磷酸酶(dUTP pyrophosphatase, dUTPase)是最近在脑中研究发现的能与人金属硫蛋白-3(human metallothionein-3,hMT-3)相互作用的一个蛋白,两者共同作用具有神经元生长抑制活性。为了探讨hMT-3对dUTPase调节dUTP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通过基因转染HEK293细胞观察细胞在dUTP中的生长情况,发现共转染hMT-3和dUTPase基因的细胞比单转染dUTPase或hMT-3基因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对dUTP细胞毒性的耐受能力;同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蛋白,测定hMT-3在dUTPase水解dUTP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蛋白hMT-3可以促进dUTPase对dUTP的水解。结果均初步证实了hMT-3对dUTPase抵抗dUTP引起的正常细胞死亡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dUTPase及其相互作用蛋白hMT-3在化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蛋白酶抗性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04, 20(3).

      摘要 (1279) HTML (0) PDF 0.00 Byte (2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AX15是一种比天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更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的hCNTF突变体。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时AX15易发生降解。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降解位于由12和13位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双碱性氨基酸之后。根据KEX2蛋白酶的底物专一性把双碱性氨基酸从RR变为RK,构建了KEX2抗性的AX15突变体AX15(R13K)。AX15(R13K)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诱导100 h后也未发生降解。利用超滤浓缩和凝胶过滤得到了纯度>90%的AX15(R13K)。TF-1细胞存活实验表明AX15(R13K)具有与AX15相同的生物学活性。蛋白酶抗性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可能具有更好的体内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潜在的优势。

    • 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酿酒酵母的蛋白质组解析

      2004, 20(3).

      摘要 (1161) HTML (0) PDF 0.00 Byte (3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酿酒酵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代谢调控过程的差异,采用固相pH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其利用不同碳源时细胞的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银染显色,使用2D蛋白质图像分析系统Image Master-2D Elite对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查询SWISS-2D-PAGE蛋白质组数据库,识别了约500个蛋白质点。对与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和几种回补反应相关的大部分关键的蛋白质进行了差异分析。探讨了酿酒酵母利用不同碳源时及生长的不同阶段代谢机理的变化和在蛋白质水平的调控。

    • L-缬氨酸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

      2004, 20(3).

      摘要 (1681) HTML (0) PDF 0.00 Byte (2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测定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S1-495及其3个逐个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AA361、AAT231和AATV341在特定培养时段(26~28h)L缬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分别做出这4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缬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缬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6-磷酸葡萄糖节点处流入EMP途径和HMP途径的流量分配由17.0∶83.0变为24.3∶75.7;丙酮酸节点处流入L-缬氨酸合成途径和其他途径的流量分配由15.8∶842变为76.7∶23.3/L-缬氨酸合成的分支途径上的流量由最初的5.37增大为37.3,乳酸合成途径的流量从11.1最后降为1.16,L-缬氨酸产量由4g/L提高到24.5 g/L。代谢流量分布的变化趋势与L缬氨酸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互相吻合的。以2-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2TAr)和L天冬氨酸氧肟酸盐超敏性突变(LAAHss)有效地进行代谢流遗传导向的事实,在代谢流量分析的层面上,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和结构类似物超敏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代谢流量分析会成为设计育种的校正方法。

    • 可溶性TRAIL蛋白的高密度培养及补料策略研究

      2004, 20(3).

      摘要 (1530) HTML (0) PDF 0.00 Byte (3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批补料的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C600/PbvTRAIL制备人可溶性TRAIL蛋白,优化发酵工艺,探索简单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并测定蛋白生物活性。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补料策略:间歇流加、Dostat、pHstat,摸索了一种流加策略,即DOstatpHstat组合流加,有效的避免了发酵过程中,尤其是诱导表达阶段乙酸积累的增加,使TRAIL蛋白在高密度培养条件下,得到高效表达。菌体密度最终达到300g/L(WCW)以上,可溶性TRAIL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2%,含量为1.1g/L。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乙酸浓度接近于0,且未使用任何特殊手段,如纯氧、加压等,简化了发酵工艺,降低了发酵成本,为TRAIL的工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 翅鳞伞深层发酵胞外多糖优化研究

      2004, 20(3).

      摘要 (1580) HTML (0) PDF 0.00 Byte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 PB)对影响翅鳞伞[ Pholiota squarrosa (Pers. Ex Fr.) Quel.] AS 5245菌株发酵产糖的内在和外在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20个相关因素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酵母膏、胰蛋白胨、KH2PO4、K2HPO4、(NH4)2SO4、NaNO3、FeSO4、MgSO4、MnCl2、ZnCl2、FeCl3、CuSO4·5H2O、维生素B1、起始pH、发酵温度、时间和装液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发酵产糖的内在关键影响因素酵母膏、果糖、MgSO4、麦芽糖、ZnCl2和发酵基质起始pH值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6.0g/L、11.5g/L、0.5g/L、9.6g/L、38.6mg/L和5.3时,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876.32μg/mL发酵醪,此预测可信度不仅被统计分析所验证,也实践所证实。

    • 一株嗜热子囊菌产生的碱性耐热过氧化氢酶及其应用潜力

      2004, 20(3).

      摘要 (1680) HTML (0) PDF 0.00 Byte (3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一株嗜热子囊菌产过氧化氢酶的摇瓶发酵条件,并对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以20 g/L糊精和1%(V/V)乙醇为混合碳源时,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1594 u/Ml,比以糊精和乙醇单独为碳源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之和还高23%。改变培养基的初始Ph、提高发酵液中的溶氧水平及添加外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276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将嗜热子囊菌的过氧化氢酶同来源于牛肝、黑曲霉的过氧化氢酶进行了热(70℃, 80℃, 90℃)、碱(Ph 9.0, Ph 10.0, Ph 11.0)稳定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产自嗜热子囊菌的过氧化氢酶对高温和强碱性的耐受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来源的酶,在纺织染整工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用硫氰酸盐洗脱法直接测定噬菌体抗体的相对亲和力

      2004, 20(3).

      摘要 (1404) HTML (0) PDF 0.00 Byte (2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可以被硫氰酸盐洗脱而解离,抗体的亲和力越高则解离所需要的硫氰酸盐浓度就越大,这一原理在传统的免疫学实验中被用来测定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如果证明该原理同样适用于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则可以建立一种直接测定噬菌体抗体相对亲和力的简便方法。首先将噬菌体抗体与工作浓度的硫氰酸盐共孵育,以证明这一过程并不影响其后的ELISA反应,然后参照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完整抗体分子和Fab段相对亲和力的方法,在ELISA实验中以酶标抗M13为二抗检测了5个单克隆噬菌体抗体的相对亲和力,并与相对应的可溶性Fab段的相对亲和力进行了比较。被测抗体中包括3个克隆的抗角蛋白抗体和2个克隆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结果发现,用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定5个噬菌体抗体所得到的亲和力排序与测定其相应可溶性Fab段所得结果一致,表明硫氰酸盐洗脱法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用来直接测定噬菌体抗体的相对亲和力。

    • 嗜热菌Thermus sp. YBJ-1的分离和淀粉酶基因的克隆

      2004, 20(3).

      摘要 (1706) HTML (0) PDF 0.00 Byte (2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西藏热泉水样分离得到一株嗜热菌(YBJ-1),其16S Rdna(1511bp)序列与栖热菌(Thermus scotoductus ITI252T)的同源性为98%。 通过PCR技术将Thermus sp. YBJ-1的淀粉酶基因(amyT)全长开放阅读框克隆到T载体。分析表明, amyT的ORF全长为1767bp,编码588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阿尔法环糊精酶(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lpha cyclodextrinase) 和栖热菌Thermus sp.IM6501的麦芽糖淀粉酶(Thermus sp.IM6501 maltogenic amylase)分别有99%和96%的同源性,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新普鲁兰酶(neopullulanas)的同源性为81%。

    •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在Vero细胞中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聚蛋白基因

      2004, 20(3).

      摘要 (1895) HTML (0) PDF 0.00 Byte (2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长距离RT-PCR扩增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ZJ2000株多聚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电转化dam-和phoP双突变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株,并直接转染Vero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从Vero细胞中检测到阳性信号,SDS-PAGE和West blotting均可检测到41kD的蛋白条带。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可将外源基因导入Vero细胞,并进行转录和表达,具有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制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IBDV口服DNA疫苗打下基础。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对酵母中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

      2004, 20(3).

      摘要 (2137) HTML (0) PDF 0.00 Byte (2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含透明颤菌(Vis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和酵母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的重组质粒pVgbkanMX4,转化至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190中,经过分析,基因vgb在酵母细胞中得到表达。对重组菌和野生菌进行了摇瓶培养及5 L发酵罐培养的研究。在摇瓶实验中,重组菌的麦角固醇产量比野生菌有显著提高,在野生菌中的含量为0.573%、而在重组菌中的产量为1.07%。 经过30 h发酵罐培养的实验,野生菌中麦角固醇含量为0.9%,重组菌中其含量为1.38%,验证了摇瓶实验的结果。结果证明vgb基因有利于酵母中麦角固醇的合成。

    • 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与萜内酯化合物的积累

      2004, 20(3).

      摘要 (1412) HTML (0) PDF 0.00 Byte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来源于银杏种子胚和幼苗茎的悬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培养物中的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和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中,细胞聚集而成的细胞团大小、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化、外植体来源都影响培养物中的萜内酯的种类和含量,胚来源的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B仅存在于直径<2mm的小细胞团悬浮培养中,且在<1 mm的细胞团中的含量最高,达0.437 mg /g(DW);而直径>3mm的细胞团悬浮培养物中只含有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相同大小的悬浮细胞团中,胚来源的细胞中萜内酯含量高于茎来源的细胞。

    • 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

      2004, 20(3).

      摘要 (1249) HTML (0) PDF 0.00 Byte (2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0L发酵罐中对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用分批培养方法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培养基中磷酸盐浓度和Mg2+浓度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分批补料培养研究了不同的补料工艺对菌体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对重组菌诱导时期、诱导持续时间以及不同诱导温度表达包含体在尿素溶液中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磷酸盐浓度、Mg2+浓度分别为80mmol/L 与20mmol/L时菌体生长与表达效果较好;分批补料培养中,37℃培养9h菌体达到对数期中期(约45OD600)为适宜诱导时期,加入终浓度为10mmol/L IPTG后诱导5h,OD600达到80以上,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29.74%,为最适收获菌体时间;37℃表达的包含体80%以上溶解在4mol/L的尿素溶液中,最终浓度达到14mg/mL; 10L发酵罐中确定的发酵工艺参数在30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培养,10L发酵罐中确定的发酵工艺参数在30L发酵罐上具有可放大性与重复性, 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

    • 基因工程酶法结合酵母能量耦联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的研究

      2004, 20(3).

      摘要 (1280) HTML (0) PDF 0.00 Byte (3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方法从Bacillus subtilis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b, 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用IPTG及乳糖诱导表达。 SDSPAGE分析表明,所表达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简称GS)为可溶性蛋白,约占总菌蛋白的80%。利用表达的GS蛋白 N端的6×HisTag 对GS进行亲和层析,将获得的纯蛋白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GS合成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6.5,Mn2+能明显提高GS的活性和稳定性。工程菌BL21(DE3)/pET28b-glnA粗提物中GS的比活是宿主菌本身的84倍。以谷氨酸、NH4Cl和ATP为底物的转化实验表明谷氨酸的转化率达95%以上。 经筛选获得一株高效能量耦联酵母菌株,命名为YC001;通过能量耦联表明,该系统对谷氨酸的转化率高达80%,平均谷氨酰胺产量为22g/L。

    • 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产物的纯化、鉴定

      2004, 20(3).

      摘要 (1307) HTML (0) PDF 0.00 Byte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高表达菌株BL21codon plus compentent cells表达重组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Hkgf-2)蛋白并初步纯化和检测其活性。通过RTPCR从流产胎儿肺组织中钓取hKGF-2cDNA,将其克隆入pBV220载体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codon plus compent cells中表达hKGF-2蛋白。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以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hKGF-2蛋白在BL21中得到高效表达;hKGF-2蛋白能刺激NIH3T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有丝分裂活性。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