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转基因改良植物的营养价值

      2004, 20(4).

      摘要 (1757) HTML (0) PDF 0.00 Byte (4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是人类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植物产品的营养品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分子克隆和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改良植物的营养价值开辟了新途径。植物营养价值的转基因改良已在改进作物蛋白质含量及品质、淀粉和油脂成分及品质,提高抗氧化物水平(如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培育具有医疗效应的营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迄今,已获得许多营养品质改良的转基因作物品系。这些转基因作物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及对人类营养有效性的验证后, 可直接食用,或应用于开发具有特殊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我们实验室开展了大豆油脂改良研究,构建了能特异抑制大豆FAD2-1基因表达的锌指转录因子,获得了油酸含量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材料。初步结果表明锌指转录因子的分子设计是改良植物油脂代谢的一条可行途径,亦可用于调控植物其它内源靶基因的表达。

    •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8004菌株wxcA基因与EPS的产量有关

      2004, 20(4).

      摘要 (1462) HTML (0) PDF 0.00 Byte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以前的工作中,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 8004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一批胞外多糖(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突变体。以前认为wxcA基因与脂多糖(LPS)的O抗原合成有关而与EPS的合成无关。为明确wxcA基因的功能,对8004菌株的wxcA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ΔwxcA突变体的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减少了50%,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xcA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ΔwxcA突变体,恢复突变体的EPS产量。这证实了8004菌株的wxcA基因与EPS的合成产量有关。

    • 用Rnase Ⅲ制备的小干涉RNA降解SARS冠状病毒基因的细胞内转录物

      2004, 20(4).

      摘要 (1278) HTML (0) PDF 0.00 Byte (2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SARS冠状病毒是引起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或疫苗对抗这种新病毒。RNA干涉是指双链RNA可以特异地降解细胞内同源基因的M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30bp的小双链RNA能引起RNA干涉,又可以避免干扰素反应。通过体外转录得到SARS病毒3种基因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刺突蛋白及核衣壳蛋白部分片段的长双链RNA,然后用Rnase Ⅲ有限切割成长度<30bp的小干涉RNA。同时把上述3种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质粒Pgl3-Control中,得到的3个质粒Pgl-R、Pgl-S和Pgl-N可以分别在细胞内转录出荧光素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刺突蛋白、核衣壳蛋白的杂合Mrna。上述质粒分别和相应的小干涉RNA共转染HEK293F细胞,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小干涉RNA使相应质粒表达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下降;用逆转录定量PCR反应测量Mrna丰度,结果表明上述小干涉RNA可以特异地降解相应的病毒基因转录物。

    • β防御素3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2004, 20(4).

      摘要 (1498) HTML (0) PDF 0.00 Byte (3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等多种原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努力从各个方面来解决,其中机体天然产生的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由于其对耐药菌的强大抗菌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肽抗生素是一种阳离子小分子多肽,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防御素(defensin)是肽抗生素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主要来源于皮肤、呼吸道等的上皮组织,是正常机体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 3,hβD-3)参与人体免疫屏障,并因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菌活性不被盐离子浓度抑制等特点而具特别的研究开发价值。提取中国人扁桃体组织总RNA,以RT-PCR技术扩增编码hβD-3成熟肽的cDNA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QE-80L,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免疫印记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细菌表达总量的40%。重组蛋白自表达菌包涵体中提取后,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达到电泳纯,经多步透析法复性,在体外抗菌实验中表现出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 GST-HAI-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抗人HAI-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4, 20(4).

      摘要 (1143) HTML (0) PDF 0.00 Byte (2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抗人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HAI-1)单克隆抗体,为对HAI-1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将人HAI-1 cDNA分段克隆,构建GST-HAI-1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加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经制备型SDS-PAGE法分离表达的GST-HAI-1融合蛋白,通过割胶、电洗脱回收融合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产生抗人HAI-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以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最终获得抗人HAI-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ZMC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表达的GST-HAI-1融合蛋白反应,并可识别大肠组织中的膜型及脱落型HAI-1蛋白。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为深入研究HAI-1的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 N端融合不同长度转位肽的重组粒酶B抑制细胞生长作用的比较

      2004, 20(4).

      摘要 (1251) HTML (0) PDF 0.00 Byte (2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重组PCR法将粒酶B基因的N端信号肽和酸性二肽编码序列去除,与两种不同长度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转位肽序列分别连接,将它们插入pIND诱导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与pVgRXR辅助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建立了重组PE II-GrBa基因的诱导表达细胞系。松甾酮A诱导后Western印迹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到表达细胞出现多核巨细胞的异常形态。两种表达的PE II-GrBa融合蛋白均能够切割粒酶B的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底物,并且使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其中,PE II-(aa 280358)-GrBa的底物切割能力和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流式细胞仪分析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的G2期受到阻遏有关。上述结果证实了PE II-GrBa融合蛋白仍然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较短的转位肽对GrBa活性的影响较小,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转位肽/细胞毒性效应蛋白重组分子的结构用于肿瘤细胞杀伤。

    • 人晶体膜内蛋白MP19基因(LIM2)启动子上一个晶体特异顺式元件的鉴定

      2004, 20(4).

      摘要 (1080) HTML (0) PDF 0.00 Byte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重叠和变异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凝胶迁移分析和竞争实验分析了LIM2转录起始位点上游-47至-32的区域,与其高度亲和结合的一个蛋白复合体看来仅仅结合到这个DNA双链区域的“敏感”位点。这个位点的序列由4个G核苷,接着7个其他核苷酸(AACCTAA)及连着另外4个G核苷组成,即GGGGAACCTAAGGGG; 我们称其为Hsu元件。使用含有这个元件或相应的变异元件所构建的LIM2基因启动子CAT质粒的活性分析表明Hsu元件是位于LIM2基因启动子之内,它是LIM2基因表达所必须的。结合到Hsu元件的反式因子存于晶体发育期间,看来是晶体特异性的。由于LIM2基因启动子并不包含一个经典的TATA盒,这个Hsu元件可能充当RNA复制酶复合体结合的位点。

    • 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与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2004, 20(4).

      摘要 (1425) HTML (0) PDF 0.00 Byte (2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CTB)与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融合蛋白(AWTE)免疫恒河猴,研究其免疫应答并观察对食蟹疟原虫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0,14,28天分别通过鼻腔和肌肉注射免疫恒河猴,第3次免疫后2周,抗CTB抗体平均滴度可达1∶512(鼻腔免疫)和1∶10000(肌肉免疫);肌肉免疫后抗疟原虫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鼻腔免疫组。用125×108个食蟹疟子孢子攻击,对照组5只恒河猴在攻击后10~14d全部感染,其中1只在攻击后21d死亡,另4只重度感染,感染持续30d以上。鼻腔免疫组的5只动物均在攻击20d后出现原虫,其中3只轻度感染,感染持续4d后即恢复,其余2只感染持续36d以上。肌肉注射组3只未受感染,其余2只在攻击后19d后轻度感染,感染4d后即完全恢复。以上结果表明,使用霍乱毒素B亚基为载体蛋白构建的重组疟疾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食蟹疟攻击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 NRDRiso酶cDNA的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4, 20(4).

      摘要 (1299) HTML (0) PDF 0.00 Byte (2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鉴定分析人肝组织中辅酶II依赖性视黄醇脱氢酶不同剪接体全长cDNA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体内维甲酸的代谢情况奠定基础。根据人、小鼠NRDR编码区的一致性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组织中得到一条377bp的新的cDNA片段。采用RACE法得到了NRDR新亚型cDNA,并以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 测序得知该cDNA长为1003bp,以NADP-dependent retinol dehydrogenase/reductase short isoform(NRDRiso)登录GenBank。其读码框为525bp,拟编码174个氨基酸的蛋白。

    • 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04, 20(4).

      摘要 (1656) HTML (0) PDF 0.00 Byte (2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伪狂犬病病毒(PRV)Min-A株gE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了PRV-gE基因不含信号肽、胞内区和跨膜区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tgE。经SDSPAGE电泳分析证实克隆的部分gE基因获得了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大小约为63kD,并在终浓度为0.6mmol/L的IPTG诱导下,3.5h其表达量达到高峰。通过改变诱导条件,有效抑制了包涵体形成,提高了重组蛋白的溶解性。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gE蛋白具有抗原反应活性。将表达产物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作为ELISA抗原,通过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工作条件的优化试验,和对48份PRV阴性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了猪伪狂犬病tgE-ELISA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400份送检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其与PRV全病毒ELISA试验的符合率高达95%以上,与基于抗gE蛋白单抗竞争性ELISA的符合率达94%。此方法可用于gE基因缺失PRV疫苗免疫动物和PRV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

    • 伪狂犬病病毒TK-/gG-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04, 20(4).

      摘要 (1476) HTML (0) PDF 0.00 Byte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伪狂犬病病毒TK-/gG-/LacZ+突变株的基因组DNA与含有缺失的gG基因的转移质粒pUSKBB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15,待完全病变后收获病毒进行空斑试验,用PCR筛选gG缺失的重组病毒。空斑纯化3次后,随机挑取空斑进行PCR扩增,证实所获得的病毒为均一的TK-/gG-缺失株。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在PK-15细胞上稳定遗传,动物试验表明该缺失株对Balb/c小鼠极为安全且能保护Balb/c小鼠抵抗致死量PRV强毒的攻击。该突变株的获得为我国伪狂犬病的控制和根除奠定了基础。

    • 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蛋白的表达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2004, 20(4).

      摘要 (1362) HTML (0) PDF 0.00 Byte (3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克隆截短型HPV58 L1基因并重组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pFastBac-Htb,通过转座反应,将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入杆状病毒基因组,分离重组的Bacmid DNA, 并转染Sf-9昆虫细胞,收集被转染的Sf-9细胞,提取细胞蛋白,SDS-PAGE检测可见在大约58Kda处出现一新生蛋白条带,Western blot 证实为HPV58L1蛋白。用ProBondTM纯化系统纯化所表达的蛋白。小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纯化的蛋白可介导小鼠红细胞凝集,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纯化蛋白可自组装成VLP。结果表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截短型HPV58L1蛋白,纯化后的截短型HPV58L1蛋白在体外可自组装VLP,并具有介导小鼠红细胞凝集的生物学活性。

    • 鲎血细胞中脂多糖结合蛋白TAL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

      2004, 20(4).

      摘要 (1628) HTML (0) PDF 0.00 Byte (2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TALF(Tachyleus antilipoposaccharide factor)对细菌内毒素(LPS)的核心部分有抑制作用。研究TALF cDN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首先将TALF cDNA基因分别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2、pET22b、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结果表明克隆于pET22b、pET28a中的TALF cDNA基因没有表达,而融合了GST的TALF基因(GST-TALF)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形成包涵体。从1L培养基中可获得4mg纯度为91%的GST-TALF融合蛋白。经复性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GST-TALF几乎检测不到抑菌活性及LPS中和活性,但该融合蛋白经凝血酶消化后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抑菌活性及LPS中和活性。

    • A型肉毒毒素保护性抗原的基因修饰及高效表达

      2004, 20(4).

      摘要 (1484) HTML (0) PDF 0.00 Byte (2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A型肉毒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初步表达的基础上,为提高表达水平,依据EMBL的DNA数据库中A型肉毒毒素基因全序列,重新设计上游引物,通过修饰基因片段N端,保持氨基酸序列不变,从已获得的A型肉毒毒素与靶细胞起结合作用的重链C端基因中,扩增小的突变基因,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测序,并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占全菌蛋白的40%,酶联检测重组表达产物具有特异结合活性。A型肉毒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高效表达,为下一步基因工程抗毒素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红豆杉细胞非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基因dxr的克隆与分析

      2004, 20(4).

      摘要 (1372) HTML (0) PDF 0.00 Byte (2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非甲羟戊酸途径可能是紫杉醇合成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各种不同来源的非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5_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异构酶(DXR)基因同源区域进行比较,设计出简并引物,利用RT_PCR技术从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悬浮细胞中扩增出535bp的基因片段。同源序列比对发现,推断的蛋白质序列与Arabidopsis thaliana (Q9XFS9)、Mentha x piperita (Q9XES0)、Synechococcus elongatus (Q8DK30)、Synechocystissp. PCC 6803 (Q55663)、Nostocsp. PCC 7120 (Q8YP49)、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 (Q9RKT1)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5%、94%、80%、78%、78%和73%。结合蛋白质保守区、特征区以及进化树分析,证实该基因确为dxr基因,首次报道从裸子植物中克隆到非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的基因片段。

    • 极端嗜热菌海栖热袍菌α-葡萄糖醛酸酶的高效表达和重组酶的纯化

      2004, 20(4).

      摘要 (1552) HTML (0) PDF 0.00 Byte (2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α-葡萄糖醛酸酶作为木聚糖降解的限速酶之一,在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的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是一个嗜极端高温的厌氧细菌,其产生的极耐热性酶类具有非常可观的工业应用前景。但热袍菌属Thermotoga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般较困难。研究了T. maritima中的极耐热性α葡萄糖醛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水平及纯化技术。结果表明,稀有密码子AGA、AGG和AUA限制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IL可得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表达量达20%,比酶活比野生菌株提高5倍;重组蛋白经热处理和金属Ni2+的亲和层析提纯后,达到了电泳纯,提纯倍数为5.1倍,收率为55.1%。对重组菌诱导表达条件的研究表明,营养丰富的TB培养基有助于重组菌的生长, 重组菌生长至OD600为0.7~0.8时添加IPTG诱导5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 多孔β-TCP用于构建长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2004, 20(4).

      摘要 (1551) HTML (0) PDF 0.00 Byte (2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新型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应用效果。分别应用单纯β-TCP(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β-TCP复合物(实验组)修复狗尺骨2cm的骨缺损,术后通过X光片、核素扫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判断长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X片观察:3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由内植物较好的桥接,内植物边缘模糊,管腔及内植物与缺损断端之间有新生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处的内植物明显变形,出现密度不均的裂解颗粒,其与缺损断端连接处有新生骨形成。6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被伴有骨髓腔的新生骨连接,有皮质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被高密度影连接,没有骨髓腔和明显皮质骨形成,尺骨远端直径明显细于实验组。核素扫描的延迟相骨显像:1月和2月时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月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大体观察:3月时可见,对照组尺骨直径明显小于实验组,实验组的骨缺损处新生物的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内植物周围有纤维组织紧密包裹,难于分离。6月时可见,实验组新生骨色泽红白相间,明显已被塑形;对照组新生骨体积、形状不完整。HE观察:3月时,实验组β-TCP的孔隙中,可见新生骨在表面贴附生长;对照组β-TCP的孔隙中有类骨质形成,充填着大量核深染的巨核细胞和毛细血管。6月时,两侧的β-TCP都完全消失,都有新生骨形成,但对照组新生骨量和骨结构明显差于实验组。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β-TCP能够修复长骨骨缺损。

    • DMSO抑制杂交瘤增殖促进抗体的分泌

      2004, 20(4).

      摘要 (1426) HTML (0) PDF 0.00 Byte (2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MSO促进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交瘤细胞对数生长后期添加0.6%浓度的DMSO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抗体的产量2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明此时837%的细胞处于G1期;免疫印记结果显示在有DMSO作用下杂交瘤细胞P27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因此,DMSO 可通过促进P27蛋白的表达,抑制杂交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对DMSO进一步在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D-氨基酸氧化酶在不同毕赤酵母宿主菌中的表达比较

      2004, 20(4).

      摘要 (1087) HTML (0) PDF 0.00 Byte (2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D-氨基酸氧化酶(DAAO)在转化头孢菌素C生产7-ACA和转化DL-氨基酸制备α-酮酸和L-氨基酸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DNA操作技术,将来源于三角酵母的DAAO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PIC35K上,再将表达质粒pPIC35KDAAO分别整合P. pastoris的宿主细胞KM71和GS115,经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菌PDK13(MutS)和PD27(Mut+)。重点对两种突变菌的表达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DK13(MutS)株比PD27(Mut+)株消耗甲醇慢、诱导时间长,但对通气量要求低、表达水平高,摇瓶活力分别达到2700和2500 IU/L,14L发酵罐内活力分别达到10140和8463 IU/L。初步探索了DAAO对DL-苯丙氨酸的拆分,结果显示基因工程菌表达的DAAO具有良好的转化DL-苯丙氨酸制备苯丙酮酸和L-苯丙氨酸的能力。

    • 绮丽刺毛霉的一种新型甘氨酸氨肽酶的研究

      2004, 20(4).

      摘要 (1519) HTML (0) PDF 0.00 Byte (2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产自于绮丽刺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的一种甘氨酸氨肽酶。分子筛层析表明该酶的天然分子的分子量为320kD,SDSPAGE分析表明蛋白质的亚基分子量为565kD。该酶水解含有甘氨酸残基的底物(如glycinenaphthylamine)的效率要较其它氨基酸残基高得多。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0℃,最佳pH为8.0。酶的Km和Kcat值分别为0.24mmol/L与1008 s-1。1.0mmol/L Zn2+,Cu2+和Cd2+可完全抑制该酶的活性。作用于酶巯基的化学物质对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根据络合剂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含有金属的酶。当与蛋白酶共同作用时该酶除了甘氨酸外还能提高脯氨酸、精氨酸及谷氨酸的水解率。

    • 温和气单孢菌YH311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分离纯化与固定化

      2004, 20(4).

      摘要 (1374) HTML (0) PDF 0.00 Byte (2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硫酸铵沉淀、QAESephadex-A50柱层析及Sephadex-G150凝胶过滤等纯化步骤,对源自温和气单孢菌YH311的ChSase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ChSase经上述纯化步骤后被纯化了55倍,其最终纯度可达95%以上,比活为31.86u/mg。经SDSPAGE及IFE测定可知该酶的分子量约为80kD,等电点为4.3~4.8。将纯化后的ChSase用海藻酸钠或纤维素固定化后,ChSase的热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均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固定化酶用80℃水浴处理120min或于4℃冰箱放置30d后仍可保留50%以上的相对活力;但固定化酶的收率较低,仅为18.56%和18.86%。

    • 家蚕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2004, 20(4).

      摘要 (1265) HTML (0) PDF 0.00 Byte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对家蚕(Bombyx mori. L)正常及Ng突变体雌蛾性附腺分泌部组织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对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用银染的方法,平均每张电泳图谱可以分离约700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点分布在pH 4~8范围内,在分子量上主要集中在30~70 kD区域。比较分析发现,有4种蛋白只在正常性附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有2种蛋白只在Ng突变体的组织中特异表达。另外约有29种蛋白在正常性附腺分泌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突变,而约有15种蛋白在Ng突变体的分泌部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Ng突变的形成和导致这种突变体的性附腺不能正常分泌粘性蛋白的性状有关。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相关蛋白A的表达及性质的研究

      2004, 20(4).

      摘要 (1409) HTML (0) PDF 0.00 Byte (2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了Aspergillus niger T21中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相关蛋白A(PRPA)基因,并将它插入pET23b表达载体。在E. coli中表达时,PRPA占菌体总蛋白的34%。经过超声破细胞、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了纯度大于90%的重组蛋白。PRPA有二硫键异构酶活性。在PRPA存在下,变性和还原的溶菌酶复性率和复性速度降低,电泳结果表明溶菌酶聚集增多。荧光结果表明PRPA表面有较多的疏水基团。

    •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生物酶修饰电极检测杂色曲霉素的初步研究

      2004, 20(4).

      摘要 (1370) HTML (0) PDF 0.00 Byte (2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色曲霉素(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传感器的电子传递体构建了Au工作电极,对ST进行CV和DPV分析,结果表明:ST在-600mV位置有一明显的特征还原峰电位,线性检测范围是8.32×10-5~6656×10-5mg/mL,检测下限为8.32×10-5mg/mL,响应时间10s,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 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系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2004, 20(4).

      摘要 (1725) HTML (0) PDF 0.00 Byte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模型是研究细胞分化原理以及进行高通量筛选的有效工具。为了建立特异性标记的脂肪细胞分化模型,构建了包括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表达基因PPARγ2的启动子在内的载体(pPPARγ2-promoter-EGFP),用电穿孔方法转染小鼠3T3L1 前脂肪细胞,用显微荧光观察和RT-PCR确认PPARγ2基因的内源表达。结果显示,EGFP基因成功转入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到细胞分化过程中EGFP表达和脂肪积累,RTPCR分析表明EGFP代表了稳定而真实的PPARγ2基因的内源性表达。建立了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基因PPARγ2的表达控制的EGFP标记的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用同样方法对前脂肪细胞进行特异性标记。该细胞系将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以及为抗肥胖症和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提供有力工具。

    • 混合小麦亲本与新麦草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体系的建立

      2004, 20(4).

      摘要 (1539) HTML (0) PDF 0.00 Byte (2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细胞系来源的原生质体与同品系胚性愈伤组织制备的原生质体混合后作为受体;以经过380μW/cm2紫外线照射1min、2min的新麦草原生质体分别作为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组合Ⅰ(176+cha9+新麦草UV 1min)获得16个再生克隆。经过形态学、同工酶、染色体和RAPD分析,确定其全部为属间体细胞杂种。其中的5个克隆再生杂种植株。用7对小麦SSR引物对杂种克隆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组合Ⅱ(176+cha9+新麦草UV 2min)只获得3个克隆,且逐渐褐化死亡。表明以小麦济南177的两种培养细胞混合作受体的融合体系有利于杂种的获得及再生;紫外线对融合产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 微球包裹pcDNA3-GRF(1-32)在小鼠肌肉组织的表达及对生长的影响

      2004, 20(4).

      摘要 (1247) HTML (0) PDF 0.00 Byte (2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GR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RF(1-32)微球,其中包封率达69%,平均粒径为2.20μm,载药量80μg/mg,收率70%;体内转染小鼠肌肉组织, 提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DNA 和总RNA,经PCR和RT-PCR,发现注射pcDNA3-GRF(1-32)微球组的GRF表达水平最高(UVIBAND Version 99分析),释放的GRF表达质粒在小鼠肌肉内存在并表达的时间至少30d。体重统计结果表明,30d后微球包裹质粒组累积增重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比裸质粒组、质粒和空白微球混合物组、生理盐水组分别高12.87%,19.72%,58.58%;结论认为,载pcDNA3-GRF(1-32)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并可实现GRF基因体内局部基因转染、表达,发挥其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希望成为提高质粒在动物肌肉组织表达效率的新方法。

    • 小鼠热休克蛋白 gp96羧基端片段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2004, 20(4).

      摘要 (1491) HTML (0) PDF 0.00 Byte (2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gp96(Grp9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糖蛋白,除了分子伴侣的功能外,现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它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Gp96可以促进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效应,应用这个特点可以设计抗病毒及抗肿瘤药物[1]。但是gp96全长分子量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低,不稳定,难纯化。组织提取的gp96又受组织来源和样品量的限制。对gp96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带来困难。克隆并表达了小鼠热休克蛋白gp96的羧基端560751aa约四分之一长的功能片段,该段包含gp96的一个肽结合区和二聚化位点[2]。将该功能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纯化后将融合的片段切掉,并对目的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可能是形成二聚体密切相关的片段,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 利用一种新的网上工具Scansite进行蛋白质磷酸化预测

      2004, 20(4).

      摘要 (3791) HTML (0) PDF 0.00 Byte (6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Scansite分析软件是近两年建立的一种新的利用因特网,基于蛋白质分子中较短的模序进行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的工具。这里综述了Scansite的使用方法、功能介绍及与其他磷酸化分析软件的比较,并展望了Scansite在进行磷酸化预测中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与细胞因子特异结合的寡聚核苷酸适配子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004, 20(4).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2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寡聚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是用指数富集式配基系统进化方法(SELEX)筛选出的寡聚核苷酸,它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具有识别和抑制靶物质生物学活性的作用。将体外筛选到的寡聚核苷酸适配子作为在动物或人体内应用的药剂,还需要进行化学修饰来提高它的生物利用度和在血浆中的稳定性。2氟、2′烷氧基或2′氨基修饰可以提高适配子的稳定性,使适配子的体外半衰期延长;5′端交联一个高分子量的PEG分子或脂质体分子,可以使它的血浆清除率由1小时提高到几小时至1天。修饰后仍保持生物学活性的适配子可用于治疗相应靶细胞因子引起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已经筛选到了十几种细胞因子的适配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除了用于临床治疗外,适配子还可以用于细胞因子的诊断,凡是涉及抗体的诊断领域,几乎都可以用寡聚核苷酸适配子代替。应用大规模机械化筛选技术,可以在短期内筛选到大量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适配子,这将有力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