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
    •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2009, 25(1):0001-0009.

      摘要 (2389) HTML (0) PDF 534.39 K (7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脂肪氧化酶(LOX)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是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的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LOX催化具有顺, 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加氧反应。植物中, 不同脂肪氧化酶的最适pH、pI、底物和产物特异性、时空表达特性、亚细胞定位等存在差异。LOX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损伤、病原攻击、种子萌芽、果实熟化、植物衰老、脱落酸和茉莉酸合成, LOX也在正常的植物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作为营养储藏蛋白, 参与脂类迁移、响应营养胁迫、调节“源”与“库”的分配。对LOX家族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LOX在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新型植保素的开发、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 >动物及兽医生物技术
    • FMDV非结构蛋白2C主要表位区与3AB基因的组合表达与活性分析

      2009, 25(1):0010-0015.

      摘要 (1502) HTML (0) PDF 637.39 K (2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的研究表明, 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2C在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为了建立敏感性更高的鉴别诊断方法, 将截取了2C蛋白N-端和C-端的主要B细胞表位区和完整3AB蛋白基因组合后, 进行了原核表达, 得到了分子量约为47.6 kD的目的蛋白2C¢3AB。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 表达产物能被FMDV感染动物阳性血清识别, 具有很好的反应性。以通过电泳纯化的目的蛋白作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不同来源的动物血清, 结果表明, 该抗原仅与感染动物血清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 而与健康动物与免疫动物血清无反应, 说明重组蛋白2C¢3AB可作为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用2C¢3AB和3ABC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 对比检测田间血清样品, 结果显示2C¢3AB-ELISA敏感性比3ABC-ELISA高。说明以重组蛋白2C¢3AB作为鉴别诊断抗原, 能进一步提高对临界值血清的检出率, 这对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FMDV隐性感染动物与带毒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慢性高剂量胰岛素刺激猪脂肪细胞脂肪分解

      2009, 25(1):0016-0022.

      摘要 (1657) HTML (0) PDF 642.43 K (2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慢性高剂量胰岛素对猪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分化的猪脂肪细胞在PKA(Protein kinase A)或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抑制剂预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 再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200、400、800、1600 nmol/L)处理不同时间(24、48、72、96 h), 通过测定甘油释放量检测脂肪细胞的脂解率;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ilipin A和PPARg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慢性高剂量胰岛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刺激猪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 并削弱脂肪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脂解应答; 同时显著下调perilipin A和PPARg2的mRNA及蛋白表达; 另外, PKA和ERK抑制剂均显著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脂肪分解, 但仅ERK抑制剂显著逆转perilipin A基因表达的下调。由此推测, 慢性高剂量胰岛素通过ERK通路抑制perilipin A的表达, 进而刺激猪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

    • 黄牛Ghrel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2009, 25(1):0023-0028.

      摘要 (1727) HTML (0) PDF 391.89 K (3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秦川牛皱胃胃底腺mRNA扩增获得Ghrelin基因的cDNA序列, 克隆至pG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h-T1, 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正确的cDNA序列定向克隆到pET32a(+), 构建表达载体pGh-32, 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明秦川牛Ghreli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可溶性分析表明Ghrelin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初步证实了所获的融合蛋白是特异的。镍柱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并皮下注射家兔后获得了融合蛋白的抗体血清, ELISA检测血清的稀释效价在1:12 800。将获得的血清与黄牛下丘脑弓状核进行免疫组化试验, 进一步印证了重组蛋白表达产物是有活性的, 为进一步研究黄牛Ghrelin的功能及其对黄牛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奠定了基础。

    • 猪霍乱沙门氏菌DasdC500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作为活疫苗表达载体的应用

      2009, 25(1):0029-0036.

      摘要 (1648) HTML (0) PDF 670.27 K (3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价猪霍乱沙门氏菌DasdC500株作为沙门氏菌Asd+平衡表达系统的可行性, 对DasdC500株和其亲本菌株C500的生物表型、生长特性、毒力、生物安全性、表达特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DasdC500缺失株的生化特性和血清型与亲本菌株C500一致, 符合猪霍乱沙门氏菌的表型特征; 携带平衡表达质粒pYA3493的重组菌株DasdC500(pYA3493)与C500的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别; 根据Reed-Muench法, 测定DasdC500(pYA3493)腹腔感染BALB/c小鼠的LD50为1.1×107 CFU, 毒力稍低于C500; 口服接种ΔasdC500(pYA3493)和C500的所有仔猪未见任何发病症状, 两者没有显著差别; 携带重组质粒pYA-F1P2 (含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抗原基因fhaB的Type I区域和prn的R2区域)的重组菌株DasdC500(pYA-F1P2)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及其外源基因片段, 并能稳定、高效、分泌性表达外源保护性抗原。由此表明, DasdC500保留了亲本菌株C500的一系列生物学特征, 并可高效表达外源抗原, 可作为沙门氏菌Asd+平衡表达系统开发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 CCK39/UreB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9, 25(1):0037-0042.

      摘要 (1836) HTML (0) PDF 714.74 K (3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猪源性胆囊收缩素39肽(Cholecystokinin 39, CCK39)和猪肠道大肠菌群脲酶B亚基(UreaseB, UreB)融合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以及兼有CCK39和UreB功能活性域的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RT-PCR从猪十二指肠总RNA中克隆CCK39, 再通过PCR从猪肠道产脲酶大肠菌群质粒中克隆UreB, 之后将扩增所得的两基因先后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3a(+)中, 构建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ET43a(+)/CCK39/UreB, 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重组质粒pET43a(+)/CCK39/UreB经PCR、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 证实已成功构建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菌经isopropylthio-b-D-galactoside (IPTG)诱导表达了分子量约为80 kD的融合蛋白, 与预期分子量相同, 主要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用Ni2+-NTA对可溶蛋白进行亲和纯化, 纯度大于95%; 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可分别为CCK8和UreB抗血清识别, 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为研制抗CCK/Urease双效疫苗奠定了基础。

    • 重组ETEC k88ac-LTB干酪乳杆菌在人工消化液中的生存性能

      2009, 25(1):0043-0048.

      摘要 (1538) HTML (0) PDF 415.79 K (3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重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在人工消化液中的存活能力。将K88ac-LTB基因从表达载体pQE-30克隆到L. casei细胞表面表达载体pLA中,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A-K88ac-LTB, 并将其电转化至L. casei中, 在MRS培养基中培养后, Western blotting检测, 有约71.2 kD蛋白得到了表达, 表达蛋白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且可被抗血清所识别,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流式细胞结果表明, 多聚谷氨酸合成酶A蛋白(pgsA)能够将融合蛋白成功地展示在菌体表面。将重组菌接种于人工模拟的胃肠液中, 通过平板计数观察其存活能力。结果表明, 重组干酪乳杆菌在人工消化液中均具有良好的存活性能, 符合益生菌的基本特征, 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工业生物技术
    • 阿魏酸酯酶和纤维素酶在水解汽爆稻草中的协同作用

      2009, 25(1):0049-0054.

      摘要 (2752) HTML (0) PDF 468.99 K (4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阿魏酸酯酶, 水解天然木质纤维素原料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阿魏酸酯键, 从破坏两者共价键连接的角度, 探索阿魏酸酯酶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汽爆稻草中纤维素的可行性。结果显示, 当阿魏酸酯酶加入量为240 mu/g底物、水解72 h时, 汽爆稻草纤维素的酶解率、不溶性底物失重率较不加阿魏酸酯酶分别增加了32.00%、32.77%; 阿魏酸酯酶(300 mu/g底物)作用120 min后, 纤维素酶对汽爆稻草纤维素的酶解率、不溶性底物失重率分别增加了29.85%、32.48%。通过比较不同酶法处理后的汽爆稻草的可及度和红外光谱图发现, 阿魏酸酯酶能有效地水解原料中的酯键, 提高原料可及度50%以上。由此表明, 阿魏酸酯酶和纤维素酶之间存在较大的协同作用, 添加阿魏酸酯酶能够提高纤维素酶对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效率。

    • 培养条件对产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009, 25(1):0055-0059.

      摘要 (2284) HTML (0) PDF 564.36 K (3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 首先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III染色法)对4株高产油脂菌株进行初筛, 并通过索氏提取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 确定M2菌株为实验菌株, 其油脂含量达53.09%。为了增加产油微生物油脂产量, 本试验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其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为: 10° Bx玉米皮渣水解液为培养基质, 0.2% NaNO3为氮源, pH 6.0、28oC下发酵培养6 d, 微生物油脂含量75.21%, 菌体生物量30.40 g/L, 油脂产量22.86 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该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 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 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 可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

    • >环境生物技术
    • 重金属镉及其与锌组合对黄瓜毛状根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09, 25(1):0060-0068.

      摘要 (2631) HTML (0) PDF 861.20 K (2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利用黄瓜毛状根来修复重金属镉(Cd)污染的可能性, 研究了重金属Cd单独及其与锌(Zn)组合对黄瓜毛状根生长及其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d≤10 mg/L仅在培养5~15 d间促进黄瓜毛状根生长, 使根增粗; 而Cd≥15 mg/L则抑制黄瓜毛状根生长, 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明显, 侧根变得短而细小。在供试的不同浓度Cd培养的黄瓜毛状根中, 除10 mg/L Cd外, 其余Cd浓度培养的黄瓜毛状根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但其POD和SOD活性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与对照(仅添加25 mg/L Zn)相比, 仅1 mg/L Cd+ 25 mg/L Zn组合在培养7~15 d期间促进黄瓜毛状根生长; 其余浓度Cd和25 mg/L Zn组合都抑制黄瓜毛状根的生长, 且Cd浓度愈高抑制作用越强, 侧根数目更少且短小, 侧根根尖变得肿胀; 同时, 除培养5 d外, 25 mg/L Zn和不同浓度Cd组合培养的黄瓜毛状根的生物量、POD和SOD活性均比单独添加对应浓度Cd培养的毛状根降低, 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之明显提高。结果表明: 黄瓜毛状根具有较强的重金属Cd耐受能力, 高浓度Cd则抑制其生长; 而镉和锌组合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Cd对黄瓜毛状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 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在不同亚铁浓度刺激下的差异表达

      2009, 25(1):0069-0075.

      摘要 (1438) HTML (0) PDF 951.11 K (2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物控制矿化作用可以使其在胞内形成黑色电子致密颗粒—磁小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标准菌株ATCC 23270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 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中与磁小体形成相关的mpsA、magA、thy和mamB四个基因在不同亚铁浓度刺激下的差异表达, 结果发现它们在转录层面的表达量受亚铁浓度的影响, 当亚铁浓度达到150~200 mmol/L范围内达到最高表达,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的形成机理有积极的意义。

    • 预处理方式对微紫青霉菌吸附Cu2+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

      2009, 25(1):0076-0083.

      摘要 (1419) HTML (0) PDF 585.38 K (2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提高青霉菌(Penicillium)对含Cu2+的水溶液中的Cu2+的吸附能力并了解其吸附机制, 研究了8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的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匀浆化、匀浆+碱化(NaOH) (简称匀浆碱化)、高温(80oC)、匀浆+盐化(NaCl)、匀浆+洗涤剂和匀浆+极化(二甲基亚砜)可显著提高菌体的吸附率, 但是匀浆化+酸化处理会导致菌体的Cu2+吸附能力显著下降。与早期其他研究相比, 本研究发现匀浆化碱化(NaOH)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菌体的吸附能力。其中匀浆碱化(NaOH, 0.5 mol/L)处理后菌体的Cu2+的吸附率增加了47.95%; 匀浆碱化菌体吸附符合典型的Langmuir方程, 表明该菌对吸附Cu2+的吸附可能是以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解吸循环4次后, 碱化菌体的Cu2+的吸附率仍可达到70.8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碱化处理主要影响菌体表面分子的-OH、C=O和COOH基团中的C=O, 其中与Cu2+结合的主要基团是-OH。GXCR的对Cu2+的吸附可能是主要基于Cu2+与菌体-OH基团结合的化学吸附为主。

    • >农业生物技术
    • trxS基因对大麦发芽籽粒中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2009, 25(1):0084-0088.

      摘要 (1612) HTML (0) PDF 619.10 K (2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转trxS基因大麦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酶活性、不同蛋白组分含量和贮藏蛋白SDS-PAGE图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籽粒中的蛋白酶活性提高;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低于对照。SDS-PAGE图谱也表明,转基因籽粒中贮藏蛋白降解快于对照。

    • 利用乳酸乳球菌AcmA表面展示b-1, 3-1, 4-葡聚糖酶

      2009, 25(1):0089-0094.

      摘要 (2211) HTML (0) PDF 530.74 K (3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扩增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B191菌株的全长肽聚糖水解酶基因acmA, 通过C-末端融合构建了与绿色荧光基因gfp的融合基因acmA-gfp, 再连接于表达载体pMG36k上后得到可组成型表达AcmA-GFP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MB137, 然后将该质粒电转化导入到乳酸乳球菌AS1.2829中获得重组菌MB137。经SDS-PAGE检测, 重组菌MB137可表达预期的分子量约74 kD的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细胞分级分离组分的荧光活性测定和特异GFP二抗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GFP被成功锚定在重组菌细胞表面, 被锚定蛋白约占总表达融合蛋白的35%。进一步通过从枯草芽胞杆菌BF7658基因组中扩增去信号肽序列的b-1, 3-1, 4葡聚糖酶基因gls, 来取代pMB137中的gfp, 得到携带融合基因acmA-gls的重组质粒pMB138, 经导入到乳酸乳球菌AS1.2829后得到重组菌MB138, 其全细胞b-1, 3-1, 4-葡聚糖水解酶的活性约为12 U/mL菌液, 明显高于对照菌株。

    • >系统生物技术
    • 酸性和碱性酶稳定性机制及其识别

      2009, 25(1):0095-0100.

      摘要 (1683) HTML (0) PDF 496.81 K (3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酸性和碱性酶稳定性机制并对其进行识别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105条酸性酶和111条碱性酶序列的氨基酸组成, 结果表明: 酸性酶中Trp、Tyr、Thr和Ser的含量明显高于平均值, 而Glu、Lys、Met和Arg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平均值; 碱性酶中Trp、Ala和Cys的含量略高于平均值, 而Lys、Arg和Glu的含量则略低于平均值; 酸性和碱性酶中Ala、Glu、Leu、Asn、Arg、Ser和Thr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 发展了一种加权氨基酸组成的方法对两种酶进行识别, 其自一致性检验的识别精度可达86.1%, 5倍交叉验证的精度为83.3%。建立了一种基于序列识别酸性和碱性酶的新方法。

    • >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
    •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基因的cDNA克隆及抗菌、抗癌和溶血活性的测定

      2009, 25(1):0101-0108.

      摘要 (2534) HTML (0) PDF 761.72 K (4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T-PCR和3¢RACE方法, 从中国林蛙皮肤总RNA中克隆出了6条编码不同抗菌肽前体的cDNA序列, 分别命名为: preprotemporin-1CEa、preprotemporin-1CEb、preprotemporin-1CEc、preprobrevinin-1CEa、preprobrevinin-1CEb和preprochensinin-1。cDNA碱基序列全长为289~315 bp, 编码59~65个氨基酸。6个抗菌肽前体由3部分结构域组成: 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多个酸性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中间序列、高度变异的成熟肽。preprotemporin-1CEa、preprotemporin-1CEb和preprotemporin-1CEc属于temporin-1家族抗菌肽前体, 具有肽链短, C-端酰胺化的特点; preprobrevinin-1CEb和preprobrevinin-1CEa属于brevinin-1家族抗菌肽前体, 在肽链的C-端含有RANA盒结构, 可在2个半胱氨酸残基间形成二硫键, 组成7肽环; preprochensinin-1在已知多种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序列同源的多肽, 被鉴定为新抗菌肽。人工合成temporin-1CEa、temporin-1CEb、brevinin-1CEa和chensinin-1四种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 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它们对金黄葡萄球菌等3种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同时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和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

    • 人IL35-IgG4(Fc)融合蛋白在CHO/DG44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2009, 25(1):0109-0115.

      摘要 (4085) HTML (0) PDF 697.72 K (5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IL35-IgG4(Fc)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CHO/DG44细胞并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I cDNA文库中克隆EBI3和IL-12p35 cDNA, 重叠PCR法连接2个片段, 并克隆到IgG4(Fc)- pOptiVEC?-TOPO?载体上,对新构建的IL-35-IgG4 (Fc) pOptiVEC?-TOPO?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测序、PCR鉴定; 脂质体法转染CHO/DG44细胞; RT-PCR检测转染结果, 采用a-MEM-培养基筛选实验组细胞, 对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再进行氨甲喋呤(Methotrexate, MTX)的加压筛选, ProteinG-Agarose纯化阳性克隆培养上清, 免疫印迹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IL-35-IgG4 (Fc) pOptiVEC?-TOPO?表达载体稳定转染CHO/DG44细胞并获得阳性克隆; SDS-PAGE电泳得到一条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 该蛋白能与羊抗人IgG4抗体特异结合。本实验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具有稳定结构的IL35-IgG4(Fc)融合蛋白的CHO/DG44细胞株。

    • >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
    • 芯片分析自发恶性转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2009, 25(1):0116-0120.

      摘要 (1432) HTML (0) PDF 519.28 K (2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发恶性转化的遗传学基础, 探讨其临床可用性和安全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大鼠MSCs,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同源性, 体外培养6个月后获得自发恶性转化的MSCs。应用基因芯片分析自发恶性转化的MSCs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芯片分析结果。MSCs发生自发恶性转化后, 有44条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21条基因表达上调, 23条基因表达下调。经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Wnt、SHH、Notch、TGFb/BMPs等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若干基因在MSCs自发恶性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

      2009, 25(1):0121-0128.

      摘要 (1634) HTML (0) PDF 887.25 K (5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的、能用于体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 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扩增后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的潜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从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比较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SCM)和自制的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CDSFM)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 以及扩增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集落形成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经过10 d的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扩增了50倍, 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扩增了40倍。在无血清和有血清培养基中扩增后的细胞中G0/G1期比例分别为(80.31%±0.6%)和(75.24%±4.0%), 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清培养扩增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率(12.7%±4.0%)低于有血清培养组(28.7%±4.2%),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过无血清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能够分化成成骨和脂肪细胞。自制的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能够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并且维持其干细胞特性, 可以用于细胞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

    • >生物技术与方法
    • GUS为负标记的稻瘟病菌目标基因替换突变体双筛选体系

      2009, 25(1):0129-0138.

      摘要 (2188) HTML (0) PDF 872.37 K (3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标基因替换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生物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真菌目标基因替换的效率, 以稻瘟病菌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一种以gusA基因为负筛选标记的目标基因替换突变体双筛选体系(GUS-DS)。首先, 检测了78个真菌菌株的内源GUS活性, 发现除3个菌株外均呈阴性。同时, 将gusA基因导入稻瘟病菌、镰刀病菌、炭疽病菌后, 转化子可获得高的GUS活性。表明gusA可用作真菌中的筛选标记。然后, 以gusA为负标记, HPH为正标记, 以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受体基因MGPEX5与MGPEX7的替换为例, 建立稻瘟病菌GUS-DS体系。对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的转化子通过GUS活性检测进一步筛选, 呈阴性者为可能突变体。通过PCR与Southern杂交对可能突变体进行验证, 以此评估GUS-DS的筛选效率。结果表明GUS-DS将Δmgpex5与Δmgpex7的筛选效率由原来的65.8%和31.2%分别提高到90.6%和82.8%。另外, 还建立了一种适合于GUS-DS的多重PCR法(M-PCR)用于突变体的验证。通过扩增目标位点的不同区段, 可以有效区分突变体、野生型和随机插入转化子。M-PCR法验证突变体简便、迅速, 可信度与Southern杂交相同。GUS-DS及M-PCR为功能基因组学及生物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

      2009, 25(1):0139-0146.

      摘要 (1889) HTML (0) PDF 812.10 K (4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牛、山羊和绵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建立能同时鉴别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采用本文方法与国标GB/T 20190-2006方法分别对17种不同源性动物DNA和200份不同来源样品DNA进行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数据显示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 特异性相当。与国标方法相比, 本试验方法不需电泳、酶切和测序, 即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鉴别检测牛、山羊和绵羊3种源性成分, 检测效率提高近3倍; 灵敏度更高, 比国标方法灵敏10倍; 适用性更广, 除了饲料, 还适用于肉品、奶品、生皮和动物油脂等动物产品的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 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溶葡萄球菌酶

      2009, 25(1):0147-0151.

      摘要 (1613) HTML (0) PDF 547.58 K (3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溶葡萄球菌酶能够特异性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有望成为治疗葡萄球菌属细菌引发感染的特效药物。为获得高纯度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以达到药用标准,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以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单克隆抗体为配体的亲和层析纯化方法。纯化后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纯度大于95%, 得率大于90%, 即使重复使用30多次, 纯化效率不变。且经比色法鉴定纯化后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仍具有良好的活性。该方法步骤简单, 纯化效果好, 为生产高纯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奠定了基础。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