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
    • 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分子机制及基因工程改造

      2009, 25(4):481-487.

      摘要 (3040) HTML (0) PDF 419.32 K (6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高工业微生物对毒性代谢产物及高温等环境胁迫因素的耐受性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乙醇对酵母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是酿酒酵母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为选育具有较强乙醇耐受性的酵母菌种提供理论基础。近年来, 通过细胞全局基因转录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 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揭示了很多新的与乙醇耐性相关的基因,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相关基因进行过量表达或敲除, 成功提高了酵母菌的乙醇耐性。以下综述了近年来酵母菌乙醇耐性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以及构建具有较高乙醇耐性的酵母菌的基因工程操作。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机理认识, 也可为高效进行生物转化生产生物质能源奠定理论基础。

    • >动物及兽医生物技术
    • 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和M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2009, 25(4):488-495.

      摘要 (1668) HTML (0) PDF 475.98 K (3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口蹄疫病毒(FMDV)2A蛋白具有自我裂解的功能, 将其作为连接肽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GP5和M蛋白编码基因串联, 置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表达盒中, 通过一次转录和翻译, 可以同时实现2个蛋白的表达, 以发挥GP5蛋白的病毒中和优势和M蛋白的细胞免疫优势作用。分别利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 对获得的重组腺病毒(rAd-GP5-2A-M)进行检测, 结果均证明GP5-2A-M蛋白不仅获得了正确表达, 而且能自我裂解为GP5和M蛋白。以单独表达GP5(rAd-GP5)、M(rAd-M)和融合表达GP5-M(rAd-GP5-M)的重组腺病毒为对照, 研究该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诱导免疫应答情况, 结果表明, 虽然4种重组腺病毒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但重组腺病毒rAd-GP5-2A-M所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最高。本研究结果提示, 利用FMDV 2A蛋白酶的自动裂解功能构建PRRSV复合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策略, 也为构建其他动物病毒病的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 表达小反刍兽疫H蛋白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疫苗

      2009, 25(4):496-502.

      摘要 (1832) HTML (0) PDF 331.86 K (3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表达小反刍兽疫H蛋白的重组山羊痘病毒, 并评价其免疫效力。利用筛选基因gpt和eGFP并结合空斑技术, 纯化筛选了重组小反刍兽疫H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rGPV-PPRV-H), 经过PCR鉴定重组病毒已纯化。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都表明重组病毒能够感染绵羊羔羊睾丸细胞表达小反刍兽疫H蛋白。以2×106 PFU的rGPV-PPRV-H皮内注射免疫山羊6只, 并于首次免疫后28 d以相同剂量进行二次免疫。免疫后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 结果表明, 一次免疫后21 d, 山羊痘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40、80、≥80、≥80、40、≥80, 和小反刍兽疫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全部转阳依次为80、80、80、80、40、40、10; 二次免疫后14 d, 山羊痘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抗体全部大于或等于80, 小反刍兽疫病毒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80、80、≥80、80、80、40, 应该具有对山羊痘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强毒攻击的完全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小反刍兽疫重组山羊痘疫苗的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 化学辅助去核法对绵羊卵母细胞去核率和重构胚发育率的影响

      2009, 25(4):503-508.

      摘要 (1798) HTML (0) PDF 325.73 K (3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绵羊体细胞核移植的效率,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去核方法—化学辅助去核法, 对绵羊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去核, 研究了化学诱导剂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作用时间、卵母细胞的成熟时间对去核效果及重构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卵母细胞在0.4 mg/m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孵育0.5 h和1 h, 胞质突起率和去核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突起率可高达85.4%, 去核率达到100%; 2) 0.2 mg/mL或0.4 mg/mL秋水仙素溶液将卵母细胞处理0.5 h, 对去核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3) 对于体外成熟18~23 h的卵母细胞, 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 盲吸法的去核率降低, 但没有影响秋水仙素诱导胞质突起的比率和去核率; 4) 两种去核方法对重构胚的发育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但成熟21~23 h卵母细胞重构胚囊胚的发育率显著高于成熟18~20 h卵母细胞重构胚囊胚的发育率。综上所述, 本试验优化了绵羊卵母细胞化学辅助的去核程序, 利用化学辅助去核法对高卵龄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去核, 提高了去核率和重构胚的体外发育率。

    • 猪链球菌IgG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与不同动物IgG的结合性

      2009, 25(4):509-513.

      摘要 (1580) HTML (0) PDF 364.68 K (3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链球菌IgG结合蛋白(SPG)是一种可与多种动物IgG结合的细胞壁蛋白, 广泛地存在于猪链球菌的各个血清型中, 被认为是共同抗原。然而其在猪链球菌中的生物学意义并不清楚。本实验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1/2、1、2和9型菌株基因组中扩增SPG基因, 构建pET28a-SPG重组表达载体, 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 重组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可高效表达。镍亲和层析及分子筛两步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及ELISA试验结果表明, 所有纯化的目的蛋白均可与不同动物IgG结合, 其中与人和猪IgG的结合能力相对较高, 但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SPG与同种动物IgG的结合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 口蹄疫病毒三价复合多表位佐剂DNA疫苗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2009, 25(4):514-519.

      摘要 (1646) HTML (0) PDF 425.46 K (3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O型、A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1全基因和AsiaI型FMDV两个基因拓扑型的结构蛋白VP1基因上的5个抗原表位基因作为主要免疫原基因, 以来源于非结构蛋白3ABC和结构蛋白VP4上的3个Th2细胞表位基因作为辅助基因, 构建了O型、A型和Asia1型FMDV复合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盒OAAT, 在此基础上,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为基因佐剂, 通过分子设计构建了SEA与OAAT融合表达基因。将构建好的表达盒OAAT与SEA融合表达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 PCMV启动子下游, 构建了口蹄疫三价基因佐剂DNA疫苗pEA。经Western blotting和IFA 检测, 目的蛋白在Hela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小鼠免疫实验表明, pA和pEA免疫组的血清抗体均能分别与O型、A型和AsiaI抗原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 且pEA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pA免疫组; 同时pA和pEA免疫小鼠细胞因子IL-2、IFN-g、IL-4和IL-1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且pEA免疫组的IL-2、IFN- g和IL-4水平明显高于pA免疫组。用O/NY00和Asia1/YNBS/58株FMDV进行豚鼠攻毒免疫保护试验, 结果表明O型和Asia1型FMD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组均获得完全保护, pA免疫组均获得2/4保护, pEA免疫组均获得3/4保护, 而pVAX1和PBS免疫组完全没有保护。实验结果表明, SEA与OAAT融合表达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 且SEA可以作为DNA疫苗的有效基因佐剂。

    • >海洋生物技术
    • 杜氏盐藻电击转化方法的系统优化

      2009, 25(4):520-525.

      摘要 (2208) HTML (0) PDF 420.38 K (4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盐藻生长状态、电击条件、电击缓冲液成分和质粒浓度等条件对电击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正常接种后培养7 d对数生长中期的盐藻细胞, 在25 mF、0.8 kV的电击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10 mg/mL的质粒可使盐藻电击转化效率达到1.85‰; 电击缓冲液中加入0.4 mol/L的甘油可使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至2.03‰(P<0.05)。在上述优化电击体系下, 运用3种不同质粒分别转化盐藻细胞后获得的转化效率无显著差异。通过对电击转化中相关因素的优化,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杜氏盐藻的高效稳定的电击转化体系, 为杜氏盐藻的转基因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 >工业生物技术
    • 蛇毒类凝血酶calob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09, 25(4):526-532.

      摘要 (1597) HTML (0) PDF 688.12 K (4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蛇毒类凝血酶是临床上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参照朝鲜蝮蛇(Agkistrodon caliginosus, Korean Viper)类凝血酶calobin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U32937.1), 将人工合成的calobin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 于毕赤酵母中表达, 得到了分子量约为32 kD的重组calobin蛋白, 经甲醇诱导培养, 表达产物可获得3.5 g/L的高表达量。重组蛋白经过阴离子交换柱Q-Sepharose Fast Flow和分子筛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步骤进行了初步纯化。纯化后的重组calobin可以在纤维蛋白原平板上形成水解圈, 经SDS-PAGE实验显示, 重组蛋白能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a链, 产生一条约40 kD左右的降解带。在实验中未能发现重组calobin对纤维蛋白原的凝固作用。

    • S-腺苷-L-蛋氨酸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2009, 25(4):533-536.

      摘要 (2123) HTML (0) PDF 292.42 K (5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酿酒酵母在5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SAM)后期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研究考察了在补糖中添加磷酸氢二铵、谷氨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来提高酿酒酵母发酵后期的稳定性。通过4批5 L发酵罐高密度流加发酵实验研究发现: 在发酵34 h左右, 菌体干重超过100 g/L后, 开始添加50克L-蛋氨酸, 并在补糖中加入 10 g/L三磷酸腺苷二钠, 发酵65.7 h, 最高生物量干重达到180 g/L, SAM产量达到17.1 g/L。

    • >农业生物技术
    • 重组马铃薯X病毒注射番茄果实高效表达胸腺素a1

      2009, 25(4):537-541.

      摘要 (2276) HTML (0) PDF 353.24 K (4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病毒载体表达外源蛋白表达水平高、表达速度快、宿主范围广。本研究用马铃薯X病毒(PVX)载体在番茄果实中表达胸腺素a1(Ta1), 是一种快速高效生产医用蛋白的新方法。将pGEM-T-Easy-Ta1质粒酶切, 获得大约100 bp大小的Ta1基因片段, 并将该片段与PVX载体(pGR-107)连接, 用Sal I和Cla I酶切鉴定, 筛选出阳性重组体。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 用农杆菌注射法(Agroinjection)侵染不同生长阶段的番茄果实, 用ELISA检测外源蛋白Ta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pGR107-Ta1表达载体, 在农杆菌的菌液密度(OD600值)为1.0、番茄植株开花后2周半到3周时侵染番茄果实, Ta1的表达量最大。

    • >食品生物技术
    •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的优化

      2009, 25(4):542-548.

      摘要 (2658) HTML (0) PDF 464.35 K (4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的表达系统对b-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的效果, 本研究将高产b-1,3-1,4-葡聚糖酶的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S5582的bgl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 EU623974)克隆到3种不同的质粒载体中, 即构建pEGX-4T-1-bgl、pET20b(+)-bgl和pET28a(+)-bgl重组质粒。比较了pEGX-4T-1-bgl在不同Escherichia coli宿主中表达效果, 以及pET20b(+)-bgl和pET28a(+)-bgl 在E. coli BL21(DE3)中的表达效果。结果表明, E. coli BL21(DE3)-pET28a(+)-bgl能够表达最高的重组b-1,3-1,4-葡聚糖酶酶活, 其总酶活可达(322.0±8.8) U/mL, 是出发菌在最适摇瓶发酵条件下产酶活的40.1%。对该重组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分析, 结合IPTG和乳糖协同的诱导作用, 在基础产酶培养基中产最高总酶活为(1883.3±45.8) U/mL, 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小麦肽对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及抗氧化功能

      2009, 25(4):549-553.

      摘要 (2373) HTML (0) PDF 303.93 K (4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麦蛋白活性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小鼠灌胃小麦肽10 d, 第8天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 测定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含量、脾细胞增殖、体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DA以及血清清除DPPH和·OH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 环磷酰胺处理显著的降低了小鼠血清中抗SRBC抗体(溶血素HC50)水平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同时伴随着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提高。给小鼠灌胃小麦肽可以恢复HC50和脾细胞增殖, 显著提高抗体生成细胞含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此外, 小麦肽增强了小鼠血清清除DPPH和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 小麦肽可以调节应激状态引起的机体抗氧化体系紊乱及免疫功能的降低。这可能与小麦肽缓冲自由基生成、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活性有关。

    • 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2009, 25(4):554-559.

      摘要 (1985) HTML (0) PDF 365.64 K (4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8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杆菌), 建立了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原理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筛选和整合8种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中的特异性序列和相应PCR引物, 致病菌靶DNA片段被扩增和纯化作为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模板, 反应产物在DNA芯片上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然后通过扫描基片对荧光强度结果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 可采用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反应的基因芯片方法同时特异性检测8种食源性致病菌, 基因组DNA多重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 pg,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单一检测对象的细菌纯培养物灵敏度可达到5×102 CFU/mL。本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为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 >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
    •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 基因的融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

      2009, 25(4):560-565.

      摘要 (1486) HTML (0) PDF 287.16 K (2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质粒pMDTLT为模板、用PCR的方法扩增出LTB基因, 然后将其插入到pETVP1质粒中VP1基因的上游,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LTBVP1的表达质粒pETLTBVP1。转化宿主菌BL21(DE3)LysS后进行诱导表达, 诱导菌经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分子量约为39 kD;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 重组蛋白能与FMDV阳性血清及兔抗霍乱毒素(CT)血清反应, 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LTB和VP1各自的免疫学活性。小鼠免疫实验表明: 该融合蛋白通过腹腔接种小鼠能诱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 免疫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试验中商品口蹄疫疫苗免疫组。

    • 表达食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毕赤酵母菌株的构建

      2009, 25(4):566-574.

      摘要 (2000) HTML (0) PDF 1.32 M (3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血蝙蝠(Desmodus rotundus)在吸食大型动物血液时能保持创口处血流的畅通。本研究根据食血蝙蝠唾液中发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Bat-PA, 另称DSPAa1)的全长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J05082), 首次在体外人工合成Bat-PA全长基因并亚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上; 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后, 经甲醇诱导获得DSPAa1的分泌型表达, 表达条带为47 kD; 通过抗G418浓度梯度筛选、毕赤酵母中小量表达后SDS-PAGE电泳检测以及纤维平板法测活, 筛选出高表达的DSPAa1稳定菌株, 对电泳中的目的蛋白条带进行密度扫描测定, 产量达到约30 mg/L。目前, DSPAa1主要来自哺乳动物细胞, 如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胚胎卵巢肾细胞(BHK)、非洲绿猴肾细胞(COS), 代价高昂。在毕赤酵母中生产DSPAa1可以降低成本, 增加产率, 为探索Bat-PA作为新一代溶栓剂奠定基础。

    • 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2009, 25(4):575-579.

      摘要 (1881) HTML (0) PDF 428.52 K (4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制备人细小病毒B19病毒样颗粒(VLPs)。先通过PCR方法合成细小病毒B19衣壳蛋白基因VP2, 将其克隆到pFastBac1质粒, 然后转化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E. 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 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Bacmid-VP2。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 包装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利用rBac-VP2感染Sf9细胞表达B19 VP2蛋白,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采用两次超速离心的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 纯化产物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直径约22 nm的VLPs。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人细小病毒B19的VLPs, 为B19感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 Flt-1胞外Ⅲ区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2009, 25(4):580-586.

      摘要 (1779) HTML (0) PDF 672.03 K (3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胞外Ⅲ区蛋白, 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应用RT-PCR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Flt-1胞外Ⅲ区基因片段, 经测序鉴定后再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AYZ中, 构建出的表达载体pAYZflt-1Ⅲ转化大肠杆菌16C9后, 用低磷培养基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采用E-tag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 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 BCA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鉴定; 用ELISA、损伤愈合试验和Transwell法检测靶蛋白生物学活性。克隆的Flt-1胞外Ⅲ区基因经测序鉴定正确。所构建的pAflt-1Ⅲ表达载体经低磷培养基诱导后高表达出可溶性Flt-1胞外Ⅲ区蛋白, 产量约为1.1 mg/L; ELISA结果显示该蛋白可以结合VEGF165, 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 其与配体结合的解离常数Kd为1.180 pmol/L。损伤愈合试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该蛋白可以抑制VEGF165(50 ng/ml)和bFGF(100 ng/m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 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将为今后开展人flt-1基因Ⅲ区的功能研究及其单抗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人肝脏特异性miR-122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09, 25(4):587-590.

      摘要 (2740) HTML (0) PDF 380.28 K (6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肝脏特异性miRNA-122是肝脏中表达丰度最高的miRNA。为研究该miR-122的生物学功能, 从HepG2细胞基因组中用PCR的方法扩增了miR-122的前体, 构建了miR-122的表达载体pLMP-miR-122。pLMP-miR-122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系L-O2和肝癌细胞系HepG2后, 细胞内成熟miRNA-12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质粒与HBV1.3共转染HepG2细胞72 h后, HBV的HBs和HBe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下降, 说明miRNA-122参与了HBV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的调控, 为进一步研究miRNA-122的功能和其他一些肝病如HCC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

    • >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
    • 类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血管支架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2009, 25(4):591-598.

      摘要 (2952) HTML (0) PDF 666.20 K (5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类人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按不同比例复合, 控制透明质酸的终浓度(W/V)分别为0、0.01%、0.05%、0.1%, 用京尼平交联,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法构建出血管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PS分析、拉力测试、压力爆破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血管支架细胞种植实验及小鼠皮下植入等方法对其表面超微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力学性能、细胞毒性等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透明质酸的含量为0.05%时, 类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支架的孔径比较均匀, 孔隙率达94.38%, 应力为(1000.8 ± 7.9) kPa, 爆破压力为(1058.6 ± 8.2) kPa, 细胞毒性实验合格, 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

    •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类肝细胞及其细胞片的制备

      2009, 25(4):599-604.

      摘要 (2013) HTML (0) PDF 482.06 K (3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成体多能干细胞, 如来自骨髓和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等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虽然自体干细胞移植已经发展成为器官移植的有效代替疗法之一, 但是由于移植位点细胞的流失和分化条件的限制等问题使得这种疗法的效率大大降低。本研究目的是将由脂肪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类肝细胞制备成具有稳定细胞性状的可移植的肝细胞片。首先在体外分离扩增脂肪干细胞, 并通过控制严格地分化条件获得类肝细胞。然后将此细胞接种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结合的细胞培养皿表面,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到20oC, 使细胞成片脱离培养皿形成细胞片。对细胞片进行了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显示: 这类细胞片中平均含有2~3层细胞, 并且保持了细胞外基质的完整。同传统的胰酶消化收集移植用细胞相比, 细胞片方法极大地减少了对移植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的损伤, 这将大大促进细胞片和原位组织的相互作用, 增加细胞利用效率, 从而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 >生物技术与方法
    • 利用竞争性PCR筛选无标记Xa21转基因水稻

      2009, 25(4):605-610.

      摘要 (1683) HTML (0) PDF 439.92 K (4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PCR是一种简单、迅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但假阳性与假阴性却影响了它在常规应用中的准确性。本研究利用竞争性PCR解决无标记Xa21转基因水稻PCR检测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标记基因潮霉素基因(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hpt)的竞争模板是外加的日本晴hpt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 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竞争模板是待测水稻内源的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同源基因序列。利用这一方法对双右边界T-DNA载体转化产生的转基因T1代植株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样品, 选出真正的转基因阳性植株。与常规PCR相比竞争性PCR提高了无标记Xa21转基因植株筛选的准确性。对获得的无标记Xa21转基因植株进行白叶枯抗病鉴定与潮霉素抗性鉴定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多微孔胺基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

      2009, 25(4):611-617.

      摘要 (1707) HTML (0) PDF 576.05 K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定尺寸的多微孔聚苯乙烯(PS)微球, 然后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用氯乙酰氯替代了有致癌性的氯甲醚)和胺化反应得到新型的胺基树脂,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利用最优化条件制备的胺基树脂, 其离子交换容量为4.1587 mmol/g。考察了新型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 其吸附量最大可达30.85 mg/g, 吸附率可达80%。

    • 螺旋槽圆盘柱高速逆流色谱及其在多肽和蛋白分离中的应用

      2009, 25(4):618-625.

      摘要 (1825) HTML (0) PDF 522.28 K (3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制的J型螺旋槽圆盘柱逆流色谱系统对正丁醇-醋酸-水体系和聚乙二醇(PEG1000)-磷酸盐-水双水相体系的固定相保留能力, 并研究了流动相流速(F)、柱转速(w)和温度(T)等因素对固定相保留率(Sf)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新型分离柱可使两种溶剂体系在L-I-T、U-O-H和L-I-H三种洗脱模式下都可获得较高的Sf, 即以下相为流动相, 采用由螺旋槽内端(I)向外端(O)的流通方式, 或以上相为流动相, 采用由螺旋槽外端(O)向内端(I)的流通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固定相保留。其保留能力较传统的螺旋管逆流色谱柱有显著提高。Sf随着w的增加而升高,随着F的增加而降低, 且Sf与F1/2/w线性相关。20oC~45oC之间温度对Sf影响不明显, 但低于20oC不利于双水相体系的保留。应用研究表明, 采用正丁醇-醋酸-水(4:1:5, V/V/V)和PEG1000-磷酸钾盐-水(12.5:12.5:75, W/W/W)(pH 9.0)体系可以在较高的流动相流速和较高的固定相保留下分别实现对亮氨酸-酪氨酸(Leu-Tyr)和缬氨酸-酪氨酸(Val-Tyr)二肽混合物以及细胞色素C与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与溶菌酶混合物及鸡蛋清样品中蛋白成分的成功分离。

    • 外源glnA基因干扰大肠杆菌的代谢

      2009, 25(4):626-631.

      摘要 (2246) HTML (0) PDF 402.27 K (4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了含Bacillus subtilis glnA基因的重组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a(pMD19-glnA), 用毛细管电泳和核磁共振对重组菌株的转化谷氨酸的产物进行定性鉴定, 并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RT-PCR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 最后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并没有增加谷氨酰胺的产量, 而是明显增加了g-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实验表明重组菌株中的glnA基因可以正常转录, 但是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蛋白表达量并没有增加。这种外源基因干扰大肠杆菌代谢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