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2):151-163. DOI: 10.13345/j.cjb.150158
摘要:miRNA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约22 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动物中主要通过抑制靶mRNA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中的miRNAs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脂代谢等多种生物过程调控,其自身也受到转录因子、脂肪细胞因子和环境因子等调控,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脂肪组织中miRNA的调控网络,循环miRNA的发现为这个网络加入了新元素。对肥胖等代谢疾病的研究,应该从这个复杂的动态网络中寻找答案。文中综述了脂肪组织中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miRNA进行肥胖等相关代谢失调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16, 32(2):164-171. DOI: 10.13345/j.cjb.150247
摘要:血友病B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IX (FIX) 而易发生出血事件,病情严重程度与FIX的缺乏程度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文中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对血友病B替代治疗药物进行归纳和综述,重点阐述上市重组凝血因子IX制品和相关在研药物尤其是长效凝血因子IX的研究进展,为血友病B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
2016, 32(2):172-184. DOI: 10.13345/j.cjb.150230
摘要:目前,器官或组织移植是治疗器官衰竭或大范围组织缺损唯一长期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供体短缺、免疫排斥等问题。组织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支架材料的选择是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其改性修饰材料、人工合成与复合支架材料3种。组织工程目的就是修复临床上的病损组织或器官,并达到较理想的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因此组织工程支架也必须从基本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仿生化结构及功能,即“活”支架,这样才能彻底代替病损组织或器官。通过多种支架材料的优化组合 (即材料的复合),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工艺优化及添加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等技术,模拟病损器官组织的特性及周围环境,有望打开组织工程的新局面。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应当以临床需要为根本目的,依靠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取各家之长,优化配比组合,达到仿生的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胆管上皮样细胞,并设计出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 (PLCL) 胆道支架,内部混有包含生长因子的纳米缓释微球,供细胞因子的远期释放,支架内表面涂有基质胶/胶原混合层,且胶内加入bFGF、EGF,提供诱导因子的早期释放。将诱导细胞与PLCL胆道支架复合,制备组织工程胆管。文中综述了现存各类支架材料的研究状况,简单介绍了制备工艺、表面修饰等影响支架性能的因素,力求探索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策略。
杨金龙 , 程逸超 , 朱圆圆 , 朱均均 , 陈婷婷 , 徐勇 , 勇强 , 余世袁
2016, 32(2):185-194. DOI: 10.13345/j.cjb.150257
摘要:木质素降解产物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是燃料乙醇生物炼制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研究木质素降解产物中3种酚酮类 (4-羟基苯乙酮、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 对其木糖乙醇发酵及酵母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技术对乙醇发酵性能和酵母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酚酮类物质对乙醇发酵呈现抑制作用且其分子量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当4-羟基苯乙酮浓度为1.50 g/L时,发酵24 h的木糖利用率、乙醇得率和乙醇浓度分别下降了42.47%、5.30%和9.76 g/L;培养基中存在酚酮类物质时,酵母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添加1.50 g/L的3种酚酮类物质后,树干毕赤酵母细胞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从原来的2.58分别上升到3.03、3.06和3.61,酵母细胞膜的流动性随之上升,不稳定性提高。因此,酚酮类物质能够降低酵母生长、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及降低乙醇发酵能力,有效降低或去除木质素降解产物含量是提高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的关键。
2016, 32(2):195-203. DOI: 10.13345/j.cjb.150133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β-CM7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 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32只雄性SD大鼠通过相应处理被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 (3.7×10–8 mol/d) 及β-CM7干预组 (7.5×10–8 mol/d)。连续饲养30 d后,处死大鼠取心肌。β-CM7在干预糖尿病模型后,组织中AngⅡ含量显著降低,Ang1-7含量极显著升高;AT1受体和Mas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ACE和ACE2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且酶活均显著升高。综上可得,β-CM7可以通过激活RAS的负性调节通路“ACE2-Ang1-7-Mas轴” 显著抑制大鼠心肌ACE mRNA和蛋白的强表达,缓解AngⅡ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提示β-CM7抑制心肌损伤的作用可能与ACE/ACE2通路有关。
2016, 32(2):204-211. DOI: 10.13345/j.cjb.150116
摘要:肝癌先天性多表达多药耐药基因,严重影响肝癌的化疗效果,筛选肝癌细胞中的耐药基因,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提高肝癌化疗效果,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首先构建肝癌细胞逆转录病毒的cDNA文库,感染成纤维细胞,使得逆转录病毒基因整合进细胞,加药筛选,存活细胞中的基因再次包装成病毒,用于下一轮筛选。采用循环包装回收 (Cyclical packaging rescue,CPR) 技术进行肝癌细胞耐药基因的筛选即是通过病毒包装将基因从细胞中钓取出来,相比于常规筛选方法,仅通过一轮筛选可能会出现很多假阳性基因,采用CPR技术则是通过多轮筛选,很大程度减少了假阳性细胞的出现。通过该方法经过四轮筛选获得核糖体蛋白S11 (RPS11)、核糖体蛋白L6 (RPL6)、核糖体蛋白L11 (RPL11)、核糖体蛋白L24 (RPL24) 等几种基因,经初步检测,增加了细胞的耐药性。
阿力玛 , 朱和平 , 王瑞瑶 , 闫涛 , 苏小虎 , 李璐 , 王丙萍 , 那顺温都乐 , 齐贵春 , 周欢敏
2016, 32(2):212-221. DOI: 10.13345/j.cjb.150149
摘要:为了建立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Fat-1基因绵羊细胞系,本研究将PCR克隆得到的Fat-1基因,合成的attB、Loxp序列并克隆入pN1-EGFP框架载体,得到可删除筛选标记基因的pEGFP-N1-Fat-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录合成phiC31整合酶mRNA并与线性化的pEGFP-N1-Fat-1载体共转染绵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G418筛选得到表达绿色荧光的单克隆,再利用pET-28a-His-NLS-TAT-Cre质粒诱导Cre重组蛋白表达,将纯化后的Cre穿膜肽转导表达绿色荧光的单克隆细胞,将荧光淬灭的细胞系扩繁,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及测序鉴定,得到无标记转Fat-1基因绵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为生产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绵羊奠定基础。
沈丽红 , 任加惠 , 金雯芳 , 王瑞杰 , 倪春红 , 童梦姣 , 梁宗锁 , 杨东风
2016, 32(2):222-230. DOI: 10.13345/j.cjb.150271
摘要:为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信号在脱落酸 (Abscisic acid,ABA) 诱导丹参酚酸类成分积累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外源供体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SNP) 处理丹参毛状根,6 d后采收,测定酚酸类成分含量;ABA联合一氧化氮清除剂 (2-(4-carboxy-2-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 3-oxide,c-PTIO) 或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 对丹参毛状根进行处理,测定酚酸类成分含量和关键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00 μmol/L SNP对丹参毛状根中迷迭香酸与丹酚酸B积累的诱导效果最显著,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增加了3倍和4倍。ABA处理能显著促进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TAT (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 和RAS (Rosmarinic acid synthase) 基因的表达,促进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成分的积累,而联合c-PTIO或L-NAME共同处理后,3种关键基因表达下调,并显著抑制了酚酸类成分的积累。研究证明NO和ABA均能够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NO信号可能介导了ABA对丹酚酸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2016, 32(2):231-240. DOI: 10.13345/j.cjb.150150
摘要:解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调控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互补腺苷酸环化酶功能的细菌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利用该系统时发现存在假阳性高的缺陷。进一步报告基因活性分析表明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是不同克隆的生理状态影响了LacZ的输出,即lacZ启动子除了受cAMP信号分子的控制,还受到其他调控蛋白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为了降低生理因素对报告基因的影响,我们向该系统引入用多拷贝lacZ启动子控制的gfp报告基因。这不仅通过增加lacZ启动子的数量,弱化了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实现了第二个报告基因gfp与lacZ同时报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提高了输出的准确性。系统的实验验证表明,我们改进的细菌双杂交系统的灵敏性确实得到大幅提高。
2016, 32(2):241-249. DOI: 10.13345/j.cjb.150115
摘要:通过家蚕组织芯片数据筛选得到家蚕血细胞特异表达基因Bm04862,并首次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与鉴定。应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4862基因开放阅读框819 bp,共编码273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为跨膜蛋白;通过qRT-PCR技术对其时空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04862基因在家蚕血细胞中特异高表达,并在4龄眠期和预蛹2 d时达到表达高峰;构建Bm0486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f9细胞分析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其定位于细胞核膜和部分细胞质中。此外,用大肠杆菌刺激蚕体24 h后,Bm0486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表明大肠杆菌可以诱导该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家蚕的免疫应答。这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家蚕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马文瑞 , 柳春梅 , 杨明峰 , 薛飞燕 , 陈青 , 马兰青 , 吕鹤书
2016, 32(2):250-258. DOI: 10.13345/j.cjb.150234
摘要:植物类型Ⅲ聚酮合酶超家族 (PKSs),又称查尔酮合酶 (Chalcone synthase,CHS) 超家族,催化合成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子骨架。苯亚甲基丙酮合酶 (Benzalacetone synthase,BAS) 催化4-香豆酰辅酶A与丙二酰辅酶A通过一步脱羧缩合反应生成苯亚甲基丙酮,是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前体化合物。前期工作从虎杖中分离出苯亚甲基丙酮合酶BAS (PcPKS2) 和1个具有CHS和BAS活性的双功能酶 (PcPKS1)。两者与超家族其他成员序列经比较,在包括门卫氨基酸Phe215和Phe265在内的重要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已有蛋白晶体学研究结果表明,PKSs家族不同成员的功能多样性来自于酶催化位点的非常微小的构象变化。为了能够从结构上比较PcPKS2和PcPKS1双功能酶活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机制,以确定其高效BAS活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利用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过量表达了C-端融合有His6标签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蛋白。经过对其晶体生长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得到了能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为其结构解析、催化机理研究、了解虎杖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和该类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罗林根 , 杨燕 , 魏慧 , 穰杰 , 唐琼 , 胡胜标 , 孙运军 , 余子全 , 丁学知 , 夏立秋
2016, 32(2):259-263. DOI: 10.13345/j.cjb.150168
摘要:核糖体工程是以微生物的各类抗生素抗性突变为筛选标记,高效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能力提高的突变株的一种育种新方法。通过核糖体工程技术,使用链霉素对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进行抗性选育,以获得高产丁烯基多杀菌素突变菌株。对原始菌株和所获得的突变菌株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原始菌株,其中突变株S13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提高幅度最大,相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79倍。经质谱测定表明,其代谢物中比原始菌株多了一种丁烯基多杀菌素组分Spinosyn α1。对抗性突变株S13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保守区域中出现点突变,第314位和第320位的胞嘧啶(C)分别突变为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分别由脯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研究显示,突变株S13遗传稳定性良好。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