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489-494.
摘要:本实验通过研究缺氮、缺锰和缺硫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产氢的影响,发现缺氮、缺锰及缺硫条件下该藻均能产氢,但在缺氮条件下产氢量最高,约为 88.613 μL H2/mg Chla,分别是对照组、缺锰和缺硫实验组产氢量的 4.61倍、1.92倍和3.63倍。通过对光合、呼吸及生长的比较研究,发现缺锰对该藻光合、呼吸及生长的影响要小于缺氮和缺硫;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缺锰、缺硫抑制藻细胞的光合放氧和生长,对呼吸影响小,而缺氮不仅最大程度抑制光合放氧和生长,同时使呼吸作用增强,这为进一步优化该藻产氢条件及研究其产氢机制提供了线索。
2020, 36(11):2478-2493.DOI: 10.13345/j.cjb.200264CSTR: 32114.14.j.cjb.200264
摘要:丝状微藻黄丝藻Tribonema sp.具有抗浮游动物捕食、易收获、油脂含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分中含有丰富的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PA) 和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被认为是生产生物柴油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原料。为了提高黄丝藻脂质生产效率,文中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 (NaNO3:255–3 060 mg/L)、磷 (K2HPO4:4–240 mg/L)、铁 ((NH4)3FeC12H10O14:0.6–12 mg/L)、镁 (MgSO4:7.5–450 mg/L) 元素对黄丝藻FACHB-1786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磷、铁、镁三种元素的浓度对黄丝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增加MgSO4浓度可显著提高黄丝藻的生物量,当MgSO4浓度增加至450 mg/L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为8.09 g/L,显著高于目前报道的有关黄丝藻自养条件下获得的生物量;氮元素浓度对黄丝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P>0.05),但高浓度氮元素有利于黄丝藻脂质的积累;黄丝藻FACHB-1786在765 mg/L NaNO3、80 mg/L K2HPO4、6 mg/L (NH4)3FeC12H10O14、75 mg/L MgSO4的营养盐条件下可获得最大总脂单位体积产率、棕榈油酸和EPA产率,分别为319.6 mg/(L·d)、135.7 mg/(L·d)和24.2 mg/(L·d)。研究结果为后期黄丝藻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