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5(2):263-269.DOI: 10.13345/j.cjb.180220CSTR: 32114.14.j.cjb.180220
摘要: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形式。为了探讨谷子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水平和模式,以谷子Setaria italica的两个品种朝谷58号和豫谷1号为实验材料,利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谷子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MSAP) 分析体系。结果表明,从100对MSAP选扩引物中,筛选出32对MSAP引物组合,在朝谷58号和豫谷1号中分别扩增产生1 615、1 482条清晰可辨且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包括3种类型的甲基化条带,朝谷58号和豫谷1号的基因组中CCGG序列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分别为6.93%和8.77%。这种谷子不同品种间甲基化水平和分布位点的差异为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2016, 32(9):1264-1272.DOI: 10.13345/j.cjb.150554CSTR: 32114.14.j.cjb.150554
摘要:mPing是水稻中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有活性的MITE类转座子,为了探索mPing在水稻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基因组中的分布差异,本研究首先运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初步检测mPing在两个亚种中拷贝数的差异,然后通过同源性探寻方法发现,mPing在水稻亚种日本晴和93-11基因组中拷贝数分别为52和14,并且日本晴基因组中的mPing均为mPing-1,93-11中mPing-1的拷贝数为3,mPing-2的拷贝数为11。通过分析mPing上下游5 kb侧翼序列发现mPing在日本晴和93-11中分别与23和3个已知基因相关联。本研究为阐明以mPing的分布多样性为主要原因的粳稻和籼稻之间的遗传差异提供初步理论基础。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